新聞追擊|團結基金倡河套建疫苗實驗室

2021-08-30 05:30

■水志偉建議,在河套建立符合監管標準的實驗室。
■水志偉建議,在河套建立符合監管標準的實驗室。

  (星島日報報道)持續超過一年半的新冠疫情,凸顯本港發展生物科技的需要,但基建配套不足卻形成發展「樽頸」。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總監及經濟發展研究主管水志偉表示,香港科研抗疫顯示生物科技發展潛力,但鑑於香港欠疫苗廠房及欠缺資金等問題,導致生物科技研發流程未達到應有的水平,故建議在河套建立符合監管標準的實驗室,以及由國家發改委、廣東省政府及港深兩地政府設立「港深生物科技合作發展基金」,幫助具潛力的生物科技企業發展。

  港大過去一年自主研發全球首款噴鼻式新冠疫苗「衛活苗一號」,但水志偉指,研發過程反映在全流程配套的缺乏之下,港大噴鼻式疫苗研發舉步維艱,包括要面對香港欠疫苗廠房,需要跨境尋求內地廠房合作,導致臨牀試驗大幅推遲的基建問題;其次是程序問題,香港審批疫苗一期臨牀試驗緩慢,最終要政務司司長推動成事;同時面對資金困難,疫苗之後牽涉近萬參加者的多中心後期臨牀,仍需更多資金。

  為完善生物科技研發流程,水志偉建議在河套建立符合監管標準(GLP)的實驗室,尤其是大型動物實驗室,以建設全流程配套設施,由於香港及深圳的GLP實驗室數目分別為零個和一個,較擁有十二個GLP實驗室的上海,及十一個的北京,更凸顯其建設的必要性。

  水志偉又指,港產疫苗彰顯香港臨牀試驗產業具發展前景,不過目前香港的審批時間長達六個月,遠較內地及美國兩個月,和澳洲三十天的審批時間,建議港府透過增加審批委員會人數及開會次數,以及避免重複審查,以加快審批香港臨牀一期試驗申請;同時促請透過河套區向內地引入港式國際臨牀管理模式,並在區內統籌,例如香港大學深圳醫院。

  他又坦言,香港錯失了不少龍頭企業落戶的機會,無法把握疫情的科研經濟效益,例如BioNTech分別於今年及二○二三年在新加坡設立區域研發中心及mRNA疫苗廠,而賽諾菲將未來五年投資四億英鎊設立區域性廠房;至於莫德納亦正探討日本開設研發基地及疫苗廠。他建議河套區政府推出稅務減免、租金優惠及低息貸款,吸引龍頭企業落戶河套。

  對於一般生物醫藥企業需要最少十年才能把產品推出市場,耗資達二億五千萬美元,期間會面臨巨大的資金缺口,水志偉建議國家發改委、廣東省政府及港深兩地政府設立「港深生物科技合作發展基金」,為具潛力的生物科技企業提供充足的初創資金,以培育本地獨角獸企業,形成集聚效應。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