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兵咸降零售預測 料港今年僅升一成
2021-09-17 05:30
(星島日報報道)疫情重創零售業,會計師行羅兵咸永道調低2021年本港零售總額的預測,預計將按年增長10%,至3600億元,較年初預計增長15%為低。該行消費市場行業亞太區、中國內地及香港主管合夥人鄭煥然表示,相信本港今年通關無望,而「來港易」等計畫對零售業的影響有限,相信並未能受惠下月的「十一黃金周」長假期。
鄭煥然指出,本港仍未恢復通關,本地零售消費仍然需要依賴本地人,須待本港全面通關、內地及海外旅客均可訪港後,零售業才能全面復甦。該行預期今年香港零售總額將增長10%,至3600億元,較今年初估計全年上升15%至3760億元的數字有所下降。他指,目前香港與中國內地在第四季度重開關口的可能性不大。本港零售及消費市場在本年度依然嚴重依賴本地消費者。
他指,自4月以來,香港的疫情相對穩定,但最近Delta和Mu變種病毒在香港以外地區肆虐,本港對遊客實施嚴格的旅行限制,對於重新開放關口暫時仍未有確切時間表。不過,隨著香港市民的疫苗接種率提高、社交隔離措施放寬、消費券計畫以及「回港易」和「來港易」豁免檢疫計畫推出等,本港有望從新冠疫情中溫和復甦。
政府8月發放第一期電子消費券,鄭煥然稱,預計350億元消費券中約50%,即175億元,將為2021全年零售銷售總額作出貢獻,因部分市民會利用消費券作購買日用品,以及交通費等開支。
本港剛於周三啟動「來港易」免檢疫計畫,重新開放與內地的部分邊界。鄭煥然稱,「來港易」計畫的每日名額僅有2000人,相信對零售業的影響不大,但認為可以先作為試點,「試下水溫」,惟對零售業的影響相信未能與以往的黃金周相比。此外,香港旅遊發展局制定短期和長期的復甦框架,包括「旅遊就在香港」平台和「360香港時刻」。該行相信這些措施將有助提振香港零售業,又認為隨著本地和全球疫苗接種率逐漸上升,預計今年將恢復部分跨境旅遊。
同時,隨著消費者情緒和商業信心逐步改善,商業租賃市場在本年第一季度亦出現復甦迹象。最近幾個月,核心商業區的一些空置或棄租空間已慢慢恢復營業,尤其是餐飲、雜貨和運動休閒品牌。
另外今年首7個月本港的零售業總銷售額上升7.6%,當中珠寶首飾、鐘表及名貴禮物等奢侈品類別的升幅最高,達32.7%,該行指是由於消費者的「報復性消費」行為及購買奢侈品牌商品作為對抗通脹和財富保值的工具,預料奢侈品類別全年升幅將達到37.9%。其次以服裝和鞋類及電子產品增長最快,分別為24.8%及18.8%。亦有部分商品銷售額下跌,藥物及化妝品下降2.1%,超級市場貨品更下跌11.1%。該行解釋,因去年疫情爆發時超市出現搶購情況,導致去年基數較高,故今年銷售額有所下降。
會計師行羅兵咸永道認為,大多數消費者只視電子消費券為一種單獨的支付方式,而不是增加對奢侈品等高價值商品支出的激勵,消費券計畫只會局部促進額外零售支出。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估計,在350億元的消費券中,只有兩至三成用於非必要的額外消費,「消費券只能為零售帶來短期幫助,但有總好過沒有。」
他預計,發放第一批消費券時,部分市民可能已購買非必要但耐用性高的商品,如增添傢俬,認為第二批消費券可能更多用於日常開支,而非額外消費,相信屆時零售業的受惠程度會較第一批時低。
根據旅遊發展局數據,首7個月內地訪港旅客人數平均約為4366人,較疫情前2019年首7個月的平均人數大幅下降約99%。莊太量認為,來港易只有每日2000名限額,與疫情前每月數百萬名內地訪港人數相差甚遠,對本港零售業貢獻有限。他相信重新開關後,將有大量內地訪客到港探親、團聚等,估計通關後首數個月的訪港人數會超過疫情前的水平,料可帶動香港經濟增長七至八成。
莊太量又認為,「健康碼」是中港通關的因素之一。內地已普遍實施「健康碼」,若香港未有推行而與內地通關,會加大內地追蹤感染者的難度,相信內地政府會待香港實施「健康碼」後才願意重新開關。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