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20個標準香港僅6項達標 機構籲訂立全面自然保育政策

2021-10-04 16:51

香港觀鳥會今日發表《香港生物多樣性與保育之10年回顧》。香港觀鳥會提供
香港觀鳥會今日發表《香港生物多樣性與保育之10年回顧》。香港觀鳥會提供

香港觀鳥會今日(4日)發表《香港生物多樣性與保育之10年回顧》,評估本港自然保育表現,比較2010年「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的20個標準,發現香港只有6個部分達標,批評政府未有提高生物多樣性的意識、將生態環境的損失減半或減少,最終令中華白海豚的數量在過去10年間大減一半,牛背鷺的繁殖種群下降三分之二,水鳥的數量亦下降四成。

香港觀鳥會副總監胡明川表示,在過去10年,香港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的面積佔總土地面積約40%,遠超全球目標的17%,而規劃署近年收到的鄉效違例活動投訴大幅上升,總體而言,香港人更加關注自然保育和生物多樣性。另外,政府有針對各種目標物種或分類群的持續監測計劃,並且不時更新物種名錄,又提供資金用於自然保育、可持續農業和漁業,以及可持續發展,另外也有針對減碳和環保科技的補貼。

不過,胡明川指生物多樣性和自然保育雖已被納入政府規劃和發展的過程,但仍有14個目標未達成,不能有效保護具高生態價值的地方,例如中華白海豚在大嶼山水域種群的數量過去10年間大減一半,其中最大的「元兇」可能是多項沿岸填海工程,包括港珠澳大橋等。另外,政府現時的保育法例無法防止違例活動,令貝澳或塘福等珍貴的淡水濕地,因南大嶼沒法落實規劃管制而持續減少;即使能成功阻止生態繼續被破壞,但該地重新出現的植被已失去相關生態功能,如沙嶺的濕地早前被非法放置建築廢料。

機構建議政府訂立全面的自然保育政策,確保其他決策局、工務部門、公私營機構及公眾亦需共同參與生物多樣性的保育,而且須與《公約》核心目標及《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一致,並借鏡中國落實生態紅線、生態安全和其他環境政策的經驗。

具國際重要性的后海灣濕地正面臨日益加劇的發展威脅。Evans攝 香港觀鳥會提供
具國際重要性的后海灣濕地正面臨日益加劇的發展威脅。Evans攝 香港觀鳥會提供
全球易危的中華白海豚。Jessica Wong攝 香港觀鳥會提供
全球易危的中華白海豚。Jessica Wong攝 香港觀鳥會提供

2017年沙嶺濕地。香港觀鳥會提供
2017年沙嶺濕地。香港觀鳥會提供
農地流失或是導致牛背鷺的繁殖種群減少三分之二的主因。鄭諾銘攝 
香港觀鳥會提供
農地流失或是導致牛背鷺的繁殖種群減少三分之二的主因。鄭諾銘攝 香港觀鳥會提供

城規條例存有漏洞,以致無法遏止貝澳濕地被破壞。香港觀鳥會提供
城規條例存有漏洞,以致無法遏止貝澳濕地被破壞。香港觀鳥會提供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