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實趙國雄:倡三招釋放住宅土地供應
2021-10-25 04:30
(星島日報報道)土地供應一直是社會關注的核心問題,長實執行董事趙國雄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本港土地供應其實並非不足,而是「城市規劃落後於形勢」,建議「三招」釋放土地供應潛力,包括適度增加部分新界區地積比率,開拓部分郊野公園土地發展、以及檢視及簡化土地房屋審批程序以加快供應。他強調,每年約1.5萬伙私樓供應屬合理水平,可滿足市場需要,認為政府解決劏房籠屋等問題來得較緊急。
趙氏指出,本港城市規劃落後予發展形勢,新界區現時仍有不少地區以低密度發展,地積比率只有0.2至0.5倍,隨着基建發展,發展密度可相應增加,發揮土地潛力。另外,本港有不少郊野公園,但過往發展的原意,是作為集水區、保護香港的淡水資源,但現時這需要已隨着東江水源不匱而改變。趙氏表示,理解有部分市民對上述土地有需求,惟亦需要衡量他們的意願及對本港經濟發展的幫助。香港需要打破固有的規劃概念,在保存及劃出多少的綠化用地與發展住宅之間作出平衡,釋放其供應潛力。
對於政府有意運用土地收回條例收回約700公頃的土地,趙國雄認為,政策的方向是正確的,惟要視乎整個收回的過程需時多久。如執行需要過長的時間,政策的影響力就會相對減少,未能紓緩住屋問題。另外,簡化各種改劃及補地價等的程序亦十分重要,有助更便捷提高供應。
他指出,數年前樓價升得太急,使本來資金較緊的市民,懼怕樓價續急升而預支式入市,提高了需求,撇除這些需求,近年本港每年維持約12000至15000伙私人樓宇供應,屬合理及可接受的水平,指逼切要購入私樓居住的需求其實不多。住屋需要跟人口增長之間成正比,既然本港人口近年未見得會有明顯增長,那對住屋的需求亦不應會急速上升。
趙國雄表示,香港若要繼續發展,人口的增長實屬必要條件之一,首先能應對本港社會老化的現象,同時提高本港的經濟活動量。他展望於未來20至30年內,將香港發展成1000萬人口大城市,帶來「人口紅利」。另外,過往本港傾向南北發展,而未來北環線令新界東西貫通,釋放中間不少地區的供應,而使九龍東西更便利地接通亦屬發展方向之一。
對於今年的《施政報告》,趙國雄的評價甚高、形容「脫胎換骨」,「有90幾分!回歸後呢份《施政報告》係最好嘅!」指報告中 配合國家發展、融合十四五規劃,突破以往城市規劃太陝窄的框框、不再「坐困愁城」,並帶出一個願景;雖然確實未有提供政策的細節,惟屬能理解,未來有待各個政策局再提建議。對於北部新都會區,趙氏亦保持正面態度。首先,當區將提供一定數量較高技術的就業機會,可避免出現跟天水圍相似的「悲情城市」個案,最終居民仍要前往其他區域上班。此外,社區亦已計畫發展不同的生活配套,故看好發展前景。
趙氏表示,洪水橋發展區比較成熟,暫時擁有較其他新發展區完善的公路網絡,應該可以更快成形。在疫情前已有市民經常來往香港深圳上班,如洪水橋能接通深圳的前海區,協助發展金融和通訊科技,將呈現不俗的潛力。配合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協助香港融入大灣區經濟圈,尋找自己的角色,為內地發展做出貢獻。
趙氏一向都不看好納米樓的發展,認為納米樓環境太小,實屬不適合居住,集團都避免推出這類型的單位。更甚的就是籠屋及劏房,環境更見惡劣,主張這種情況不應出現在香港這種相對較為富裕的城市,屬於比較逼切的民生問題,建議政府可更着重去解決。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