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就收生不足首開腔 研學校遷「北部都會區」

2021-11-08 07:05

林鄭月娥(右)接受教評會主席何漢權專訪,承認在學齡人口結構下跌,學校汰弱留強「無可避免」。
林鄭月娥(右)接受教評會主席何漢權專訪,承認在學齡人口結構下跌,學校汰弱留強「無可避免」。

中小學學齡人口下跌,掀起新一波「殺校潮」。特首林鄭月娥接受教育評議會專訪,首度就收生不足開腔,形容以往過渡性措施不足應對,學校汰弱留強「無可避免」,當局將會策略處理,包括把學校遷往「北部都會區」,料明年首季提出清晰方案。她亦表態認同「一校一醫護」,認為可探討按校情把「一校兩社工」之一的社工人手,轉為駐校醫護人員。

特首林鄭月娥上周接受教育評議會專訪,主席何漢權向本報稱,訪問逾一小時,由他偕身兼中小學校長的執委,包括蔡世鴻、陳玉燕、鄭家寶及潘詠儀等人訪問林太,並就多項教育議題交換意見,形容林太熟悉亦着緊教育,討論相當深入。

汰弱留強 無可避免

近期學界關注出生率下跌與移民潮夾擊,導致學齡人口下跌,港島東區更有兩所中學收生不足,面臨「殺校」危機。林鄭月娥表明,今次學生人數下跌屬結構性問題,不能如以往般採取過渡性措施處理,揚言學校「無可避免地要汰弱留強」。

為降低學生人數結構性下跌帶來學校生態的震盪,林鄭月娥稱已責成教育局提交計畫,同時因應《施政報告》提出發展北部都會區,考慮策略性地把部分學校遷往新發展區,料當局明年首季,推出更清晰的方案。她指政府也帶頭停辦部分官校,教育局早前已宣布停辦廣東道官立小學與香島道官立小學,並重置筲箕灣東官立中學至西貢區。

林鄭月娥坦言,因跨境生人數眾多,在疫情防控下,暫時難以處理通關問題,當局已在深圳物色地點,讓跨境生暫時集體上網課,重建社交生活。對於教評會提出開放非本地生,來港自費入讀公營學校為生源「開源」,她認為辦學團體更宜考慮北上辦學,滿足大灣區內港人子女的就學需要,而學前教育及特殊教育,均大有發展空間。

新冠疫情下,學校防疫抗疫措施再受重視,教評會多年建議參考鄰近國家及地區做法,落實「一校一醫護」,何漢權席間再度向林鄭月娥表達訴求,讓學校按情況設立駐校醫生、護士或中醫師,獲她認同有設立需要,更稱其子在寄宿學校就讀時,亦有醫護人員駐校,認為本港可探討在「一校兩社工」政策彈性處理,讓學校按校情選擇是否把其中一名社工資源,轉為醫護人員。何漢權透露,林太認為可與業界從長計議。

擬設官方智庫研政策

何漢權指,教評會建議設立直屬特首的「教育發展委員會」,由教育研究、倡議及實踐的持份者組成,改變現時教育統籌委員會效能不足的問題,以有效制訂及推動教育政策。林鄭月娥認同可留待下屆政府考慮,就不同政策範疇設立官方的智庫組織。她亦提到,《十四五規劃綱要》的「港澳專章」提出本港「八個中心」定位,雖未包括教育,但無論是讓香港居民北上就學創業、加強港人對國家的認同感等,「一切落實還得依賴教育」。

《星島日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