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丫島索罟灣藝術展開幕 展現島民跨文化連結

2021-12-11 15:20

藝術展即日起舉行至明年3月13日。政府新聞處圖片
藝術展即日起舉行至明年3月13日。政府新聞處圖片

由藝術推廣辦事處籌劃的公共藝術計畫「南丫說:」,今日(11日)起至明年3月13日,在南丫島索罟灣各個地點舉行,藉此加深島上居民之間的跨文化連結,並讓公眾發現南丫島的另一面貌。
 
該計劃以「海岸」為主題,策展團隊透過深入的在地研究及訪問,回顧南丫島留存的歷史和海陸互動構成的生活方式。是次計劃共邀請了15組香港藝術家及團隊,分兩批參與創作,其中一批透過藝術家駐島計畫,與南丫島上的不同社群交流協作,從而進行藝術創作;另一批則在島上不同的空間,展示以自然及文化特色等元素為靈感的作品;亦有導演製作了有關天后廟及南丫島渡輪行業的紀錄片。
 
「南丫說:」公共藝術計劃由康文署主辦,藝術推廣辦事處籌劃,在地藝術策劃夥伴及導賞活動策劃夥伴分別為「藝術到家」和「香港民間古蹟保育基金」,除了展示藝術創作、出版研究小冊子外,亦於展覽期間舉辦一連串相應活動,包括導賞團、社區工作坊及放映會。是次計劃為公眾展開一趟藝術旅程,期望能從島民的角度出發,透過結合考察研究及多感官的藝術形式,娓娓道來南丫島的人情風光及歷史往事。

展覽利用島上不同的地點展示藝術品,包括在索罟灣的天后廟前空地設置室內展示空間和放映室。
展覽利用島上不同的地點展示藝術品,包括在索罟灣的天后廟前空地設置室內展示空間和放映室。
導演卓翔在紀錄片《風調雨順》中記錄了島上及市區天后廟的現況,透過觀察民眾日常於廟內的行為,嘗試探索他們與天后廟的關係。
導演卓翔在紀錄片《風調雨順》中記錄了島上及市區天后廟的現況,透過觀察民眾日常於廟內的行為,嘗試探索他們與天后廟的關係。
導演馬智恆製作的紀錄片《全記渡》,紀錄片以觀察式記錄渡輪上街坊乘客的日常,窺探南丫南豐富多元的社區面貌及獨有人情味。
導演馬智恆製作的紀錄片《全記渡》,紀錄片以觀察式記錄渡輪上街坊乘客的日常,窺探南丫南豐富多元的社區面貌及獨有人情味。
藝術家蕭偉恒的攝影裝置《洞外有光》,靈感源自島上的戰爭痕跡,將「神風洞」轉化成天然暗箱,讓蘊含歷史的石洞結構與當下洞外的海角風景同時並置於鏡頭內。
藝術家蕭偉恒的攝影裝置《洞外有光》,靈感源自島上的戰爭痕跡,將「神風洞」轉化成天然暗箱,讓蘊含歷史的石洞結構與當下洞外的海角風景同時並置於鏡頭內。
藝術家張震揚將晚上的海灘轉化為天然黑房,在海浪中放置相紙,捕捉南丫南海灘的浪濤痕跡。
藝術家張震揚將晚上的海灘轉化為天然黑房,在海浪中放置相紙,捕捉南丫南海灘的浪濤痕跡。
藝術家陳佩玲於駐留南丫島期間收集居民對於島上生物的記憶及想像,以「藍曬」顯影技術及拼貼創作,製作成奇幻的「島國異獸」標本。
藝術家陳佩玲於駐留南丫島期間收集居民對於島上生物的記憶及想像,以「藍曬」顯影技術及拼貼創作,製作成奇幻的「島國異獸」標本。
藝術家林玉蓮在南丫島河口的小橋欄杆創作鏤刻造型裝置,陽光穿過裝置,為小橋帶來變化不定的影子地畫。
藝術家林玉蓮在南丫島河口的小橋欄杆創作鏤刻造型裝置,陽光穿過裝置,為小橋帶來變化不定的影子地畫。
藝術家陳百堅於島上駐村期間與村民一起遛狗,聆聽島上的故事,並創作了小狗造型裝置及聲音地圖,讓觀眾從另一種角度認識南丫南。
藝術家陳百堅於島上駐村期間與村民一起遛狗,聆聽島上的故事,並創作了小狗造型裝置及聲音地圖,讓觀眾從另一種角度認識南丫南。
藝術家林建才及劉清華以印有不同祝願語的傳統三角旗幟作為原型,在自己創作的旗幟印上島民的常用字詞,如「駛風」、「搖櫓」等。
藝術家林建才及劉清華以印有不同祝願語的傳統三角旗幟作為原型,在自己創作的旗幟印上島民的常用字詞,如「駛風」、「搖櫓」等。
藝術家沈君怡參考了於南丫島日常出現的船舶樣式,製作出形態各異的互動玩具船裝置,並邀請島上居民為船身着色。
藝術家沈君怡參考了於南丫島日常出現的船舶樣式,製作出形態各異的互動玩具船裝置,並邀請島上居民為船身着色。
藝術家張哲設置的《南南丫展館》,展出一系列動物雕塑。
藝術家張哲設置的《南南丫展館》,展出一系列動物雕塑。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