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追撃|晚市堂食解禁恐再鬧「食材荒」 200供應商受疫情拖累倒閉

2022-03-29 06:38

小朋友在餐廳內進餐,都要戴好面罩防疫。
小朋友在餐廳內進餐,都要戴好面罩防疫。

政府日前表明多個處所有望逐步重開,晚市堂食有望下月恢復,為冰封多月的飲食界迎來曙光。不過,受嚴厲的防疫措施影響,今波疫情導致大量食肆停業或倒閉,當中不乏慣常以「賒數」方式營運,因而產生連鎖反應,導致供應鏈「上游」的不少食品供應商也陷入困境。據悉連月已有約十分之一、即約二百家結業。業界估計,雖然本港食肆料稍後時間陸續復業,但在食品供應商減少下,屆時可能「歷史重演」,出現為食材四出「撲貨」,尤其是鮮活食品,即使是高級食肆,也或需暫時以冰鮮食品取代。

嚴格社交距離措施之下,市民晚上未能外出用餐,業界估計本港近月的食材進口量已大減四成,更有食肆需要在零售層面「散貨」。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接受《星島日報》專訪時透露,全港食品供應商約有二千間,種類繁多,在食肆紛紛結業或停業之下,約六成食品供應商也是面對經營困境,更有近十分之一經已結業,「供應商不會說暫停營業,但有些完全沒有生意,捱不住,出不到糧又未能交租,只好選擇結業。」

黃家和。資料圖片
黃家和。資料圖片

有供應商被賒數血本無歸

  現時本港部分食品供應商直接從貨源取貨,因為入貨量較大,取得食材後需要有銷售渠道,經銷商、代理或「拆家」均會替其推銷。黃解釋,大型供應商尚能靠其他渠道如零售生意幫補,惟「重災區」是專做食肆生意的中小型供應商。雖然某些仍有供貨給客戶,但由於很多食肆停業,甚至未找數便倒閉,令不少食品供應商血本無歸,「很多供應商也會容許食肆賒數,通常以三十至六十天為數期,很少以現金找數,因此都是按比例,食肆跌七、八成生意,食品供應商也會一樣跌七、八成的生意。」

食肆復業難立即「補倉」

業界現時關注,即使疫情受控後食肆復業,食材需求一下子飆升,「貨也來不切」。黃家和預期,基於已有食品供應商結業,供應鏈出現斷層,「下游」食肆未必足夠立刻補倉。他以去年底情況為例,市面生意一度不俗,但之前有不少貨源也是因為疫情,曾短暫「唔夠貨」,出現四出「撲貨」的情況。他估計,蔬菜、生果、肉類、魚類、鮮肉等食品不能貯存太長時間,就算是高級餐廳,可能要改用急凍食品代替,惟食材量就始終未必可以即時補充。

  黃家和坦言,目前各行各業都要面對物流挑戰,從內地或海外進口的貨品,陸路也很困難,很多時候需改以海運或空運抵港,導致成本上漲。「若可以轉嫁給食肆,食肆可以轉嫁給市民,當然是可以,但現時經濟那麼差,成本高漲,無可能大幅加價。」

飲食業人手淨流出

除了食材供應,市面食肆復業時,也需要再度面對員工流失的挑戰。餐務管理協會會長楊位醒指出,疫情爆發前飲食界有逾二十萬名員工,但兩年多來員工經常「無工開」,疫情嚴峻期間「無結婚無宴會」,只有早午市,食肆累計失去超過五萬名員工,「酒樓走去茶餐廳,茶餐廳再走就轉行」。

  他坦言,酒樓勞工密集且工時長,很少新人願意入行,形容「走多過入」。而不少年輕員工更已轉行,「有氣有力嘅都去做外賣、團購、地盤」,只餘下四、五十歲的舊員工,故相信屆時聘請方面會有困難。他續說,業界目前已流失近三成人手,即使是大型飲食集團如稻香,十間只有七間能恢復營運,以集中人手。

  物流緊張下,本港未來一段時間仍要依賴內地供港物資。運輸及房屋局昨日公布最新數字,前日深圳市經水路運輸跨境物資有約五千二百七十個標準貨櫃,約四萬三千五百噸貨物,其中生鮮食品類約二十個標準貨櫃,約一百八十噸;非生鮮類約五千二百五十個標準貨櫃,約四萬三千三百二十噸。

  深圳市三個港口自開航(二月十八日)至昨日為止總共運輸跨境物資約七萬一千五百一十個標箱,約五十二萬三千五百七十噸貨物,其中生鮮食品類約九百九十個標準貨櫃,約八千九百三十噸;非生鮮類約七萬○五百二十個標準貨櫃,約五十一萬四千六百四十噸。發言人又指,為進一步穩定陸路運輸的供港物資供應,局方已在元朗新田錦壆路用地測試貨物接駁的安排,過程順利。

《星島日報》

更多新冠疫情資訊請到以下專頁瀏覽(按此)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