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增潤年」畢業生:視野變得更闊

2022-07-18 07:06

今年畢業的五名實習醫生,在「增潤年」課程開闊視野,其中薛煦祺(右二)學會與病人溝通的軟技巧。
今年畢業的五名實習醫生,在「增潤年」課程開闊視野,其中薛煦祺(右二)學會與病人溝通的軟技巧。

香港大學醫學院一六/一七學年起推出「增潤年」,讓醫科生在三年級時跳出課堂,按興趣選擇到海外交流、實習或參與社會服務等,增廣見聞。首屆參與過「增潤年」的醫學生今年畢業,有人曾到雲南參與公共衞生領袖培育計畫,體悟到醫生與病人溝通的軟技巧;亦有人選擇修讀「增插學位」,跟隨教授學習、收穫研究經驗之餘,更多添一個學位資歷。記者 李咏潼

今年畢業、現為內科實習醫生的薛煦祺,當年在「增潤年」作了兩個嘗試,一是到蘇格蘭愛丁堡大學作交流生,二是到內地雲南一個月,參加公共衞生領袖培育計畫,其中雲南經歷令她獲益匪淺,印象最深是花上一句鐘,為當地只諳方言的病人講解,簽署抽血同意書,「有時以為自己講得很清楚,但其實對病人而言是艱深概念。」這經歷令她學懂軟技巧與病人溝通,認為醫生需多花耐性,從病人角度出發。

現於內科實習的林穎浩,同樣在一年內經歷兩個不同體驗,包括到世界衞生組織西太平洋區辦事處擔任實習生,涉獵醫療政策、醫療人手運作和管治相關的工作。「與臨牀醫學的想法很不同,不只是病人個人層面問題,公共衞生要考慮全局。」他認為這一經歷令他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醫療健康系統。

學懂與病人溝通軟技巧

除選擇交流、實習和服務學習,今屆有六十一名畢業生利用「增潤年」修讀「增插學位」,在獲得港大醫學位前獲得另一個學士,甚至碩士學位,其中婦科實習醫生戴曉怡,以一年時間修讀布里斯托大學臨牀醫學理學士,並於當地進行與妊娠糖尿病相關的研究。內科實習醫生殷浩翔,以及耳鼻喉科與外科實習醫生楊瀚寧,則未有外闖,分別留港修讀港大醫學研究碩士和公共衞生碩士。進行病人術後退化醫學研究的殷浩翔認為,有助行醫時分辨治療、用藥背後的根據。

當年參與策劃「增潤年」課程改革的候任院長劉澤星表示,推行「三三四」學制後,醫科生多出一年時間,醫學院遂決定改革課程,讓學生體驗醫學課程以外的事物。首屆經歷「增潤年」的學生如今畢業,他認為眾人的收穫,反映課程改革成功,讓學生的視野變得更闊更深。

星島新聞集團慶回歸25周年專題網站,請即瀏覽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