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勇等4專家指本港有條件「0+7」 倡取消餐飲場所營業時間等限制
2022-09-19 18:56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等4名港大教授撰文,提到本港應為未來定立長遠的防疫政策,以應對後疫苗浪及往後的新發傳染病,並建議取消污水檢測及圍封強檢。
袁國勇、港大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港大微生物學系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以及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臨牀副教授陳福和撰文,提到在有疫苗及抗病毒藥物後,新冠的殺傷力已大幅減弱,並形容為近乎急性的呼吸道病毒。本港應未雨綢繆,既需為監測和控制後疫苗浪做好短期規劃,更應為應對病毒新變種制定中長期方案,並指本港需建立更全面的監測體系,盡早發現新冠病毒新變種,並在發現生物學特性及傳播特性未明的新變種時,相應收緊措施。
文章又指,新冠病毒基本上與各地流行的季節性流感或其他呼吸道病毒接近,市民應開始明白新冠已在本港紥根,並已成為風土病。文章續指,社會應尊重目前仍未接種疫苗市民的選擇,而本港復常計畫亦可向前邁進,並指未接種的市民可每天做抗原檢測。只要處置得當,多管齊下,應能將本年的冬季疫情高峰壓平,確保不會在本港再出現像第5波規模的大爆發。
文章指,港府最近將疫苗通行證擴展至兒童屬合適之舉,並建議考慮盡快落實第4階段疫苗通行證,並進一步取消有關餐飲場所營業時間及每枱人數等限制,並允許完成接種3針者回復正常生活(但仍需要繼續戴口罩),相信會為疫苗接種提供更強誘因。
袁國勇等人建議,請點擊組圖瀏覽:
文章又指,本港有條件進一步實現以檢測代替隔離之「0+7」方案,甚至更進取方案,並指本港在社區、醫院、護老院的檢測、隔離、檢疫等感染控制措施需改變,分開處理完成接種者及未接種者,而恆常檢測對象則應集中在出現症狀者及高危者。文章亦指,污水檢測及圍封強檢已沒有大實際意義,應取消並留待出現罕見爆發等情況時,作為輔助控疫的手段。衞生防護中心亦可考慮放寬感染控制措施,而臨床處理主要以病情作決定,處方口服抗病毒藥後,患者待病情好轉即可出院。
文章亦提到,全民戴口罩應是最後撤除的措施,因應疫情走勢,可先考慮逐步有序取消室內活動的社交距離措施等規定,但需確保室內場所的鮮風供應及換氣量符合法定要求。文章又指,本港抗疫政策需隨着形勢發展而不斷變陣,並應為未來定立長遠的防疫政策,以應對後疫苗浪及往後的新發傳染病。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