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氏基金會倡引金融系統資助港產片 料串流難取代戲院
2022-10-12 00:01
近年港產片產量大幅減少,加上疫情持續近三年,本港電影業一路走下坡。不過有業界仍看好電影業的發展,邵氏影城早前斥資3億元提升設施,邵氏基金會主席陳偉文接受訪問時表示,基金會投資在影城的項目為公益事業的一部分,冀可培育電影業界的人才。他又指,本港不乏電影業人才,相信在政府的協助下,會為行業帶來轉機,例如向業界提供資助或發展電影融資平台等支援。
陳偉文指出,近年電影業走向低谷,本港由最初每年有數百部電影製作,現時大幅減少至30部左右,港產片產量大減,旗下影城的使用量亦偏低,但基金會並未有因此而減少投放資源,並相信本港需要具有一個達到國際水平的影城,培育更多電影業界的人才。
投資3億不問回報
邵氏影城早前宣布斥3億元提升設施,包括成立邵氏創意中心,總面積1.1萬方呎,中心配備多家獨立辦公室、拍攝場景、綠幕攝影棚等。陳偉文表示,有關項目未有考慮到回報的多少,由於最初決定興建影城的時候,為「六叔」邵逸夫爵士及「六嬸」方逸華希望回饋電影業而建。
陳偉文指,近年整個電影業的生態系統出現問題,畢業生難以就業,若本地製作及外來製作增加,對於畢業生就業會有更多保障,電影業的生態亦會更健康,奈何目前電影業經營環境較為困難,未有太多電影製作,原因之一為籌集資金方面有困難,冀政府可向電影業界提供資助,或發展電影融資平台。
他認為,港府可參考澳洲做法,資助電影製作,從而吸引海外製作團隊來港拍攝。另外,亦可發展融資平台,參考英美等國家的做法,透過金融系統提供資金予電影製作,惟本港暫時未能實行。他建議,當局可重新研究有關政策,以幫助高預算的電影製作團隊來港取景。
戲院非串流可取代
近年串流平台興起,傳統電影業嚴重受創。他表示,隨着科技發展,民眾到戲院欣賞電影的習慣已逐漸改變,而近幾年因應疫情而持續惡化,但他認為,始終戲院享受電影的觀感有所不同,並非串流平台可取代,相信傳統電影業仍有市場。
本港電影業前景,他認為,未來仍充滿挑戰,惟本港年輕人的創作天分較高,強調本港並非沒有電影業人才,相信只要有適當機會,仍可發揮才華。不過,若缺少政府支援,他說:「就會好似被人綁住隻手嚟打,競爭較為輸蝕」,長遠而言相信在政府的積極協助下,才可為行業帶來轉機。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