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膜炎雙球菌死亡率達15% 專家倡2個月大嬰幼兒可打針

2022-12-04 13:46

疫苗學堂舉辦活動。
疫苗學堂舉辦活動。

感染腦膜炎雙球菌可致嚴重後遺症,例如智力遲緩和失聰等,甚至死亡,尤其常見於幼童及青年身上。在香港,大部分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均是由B型腦膜炎雙球菌引致。有專家指,感染者病情可於短時間內惡化,建議除注意個人衞生外,可考慮接種B型腦膜炎雙球菌疫苗。

香港惠澤長者基金主席、疫苗學堂召集人麥肇敬指出,腦膜炎雙球菌感染者,病情可於短時間內惡化,例如曾有一名年幼男童,因為發燒入院,在等候檢查結果期間,開始出現呼吸困難、皮膚變藍,最後更休克,由清醒到失去知覺只是數小時,而且感染者死亡率高達 10%至15%,即使康復亦有兩成人受永久殘障影響,包括腦部損傷、聽力受損、腎功能下降及截肢等。麥肇敬續稱,目前治療腦膜炎雙球菌感染以抗生素為主,並視乎情況加入類固醇,而曾經與病人接觸的醫護人員亦需要接受監察和預防治療。

專家提醒家長,小心預防小孩感染腦膜炎雙球菌。
專家提醒家長,小心預防小孩感染腦膜炎雙球菌。

臨床上,感染 B型腦膜炎雙球菌後可出現高燒、頭痛、頸部僵硬、怕光及嗜睡等症狀,兒科專科醫生馮卓文提醒家長,幼兒的症狀可能會有所不同,而他們亦往往無法表達身體的不適,令人難以察覺。馮卓文稱,嬰幼兒染病後可能會出現持續哭喊、暴躁和拒絕進食等似乎是「扭計」的症狀,如果未有及時治理,可產生嚴重後遺症,包括記憶和學習障礙等,甚至死亡。他續指,要預防腦膜炎雙球菌感染的最有效方法是接種疫苗,其中針對B型腦膜炎雙球菌的疫苗的保護率超過九成,適合超過2個月大的嬰幼兒及其他年齡人士接種。

經由接觸傳播的腦膜炎雙球菌,可分為不同的血清型,常見有 A、B、C、W、X和Y型,B型佔最多本地呈報個案。根據衞生防護中心的數據,2019年本港共有14宗侵入性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個案,即病菌入侵血液、腦部或脊髓,至於較輕微的感染則不屬於法定呈報疾病。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