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防疫記者會:居家隔離沒症狀不需治療
2022-12-08 15:19
內地因應疫情整體持續降溫,昨(8日)再宣佈「新10條」,包括無症狀及輕症確診者或密切接觸者,可以居家隔離。國家衛健委發言人米鋒今(8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今日的記者會集中關於優化措施,會上提到,Omicron傳播速度快,但絕大多數患者屬輕症或無症狀,並提醒居家隔離時應自我監測健康,有症狀則對症治療。
國家衛健委發言人米鋒今日(8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介紹,10條優化措施出台後,各地迅速行動,制定具體的落實舉措,精準劃定高風險區,優化核酸檢測,調整隔離方式,按規定取消查驗核酸陰性證明、健康碼和行程碼等等。
米鋒表示,要按照國家防控措施,科學精準抓好落實。暢通「接訴即辦」渠道,對群眾反映的急難愁盼問題第一時間回應解決 。要加快推進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腎病、腫瘤、免疫功能缺陷等疾病的老年人進行健康情況摸底,分級分類提供健康服務。會上亦提及秋冬呼吸道疾病較多,門診應公開電話地址方便民眾求醫。
王貴強表示,目前奧密克戎毒株(omicron)致病力明顯降低,一般人群要以平常心對待新冠病毒感染,沒有必要緊張甚至恐懼。居家治療人員在家中要做好防護,盡可能佩戴好口罩,盡量減少與其他家庭成員接觸,必須接觸時注意保持距離。
【15:53】記者問及一些地方存在著採取硬隔離措施這樣的現象,比如說用鐵皮封門等等,群眾對此意見很大。
賀青華表示,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硬隔離措施,本次優化的新10條明確要求嚴禁以各種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單元門、小區門,確保群眾看病就醫,對確定需要封控的區域,封控區的黨委政府一定要做到底數要清,封控區多少有人,老人、兒童、孕產婦、基礎疾病患者有多少人,情況要明,有那些需求,有沒有異常形情況,服務要到位,你管控了多少人,有些什麼基本情況,情況清楚了,你服務跟得上,跟不上,基本生活、醫療保障、生活保障。
賀青華又指,對隔離人員要用心用情,關心關愛,既要有力度,又要有溫度。封控的同時要加強上門服務,做好生活和正常醫療保障,推動建立社區與專門醫療機構的對接機制,為獨居老人、未成年人、孕產婦、殘疾人、慢性病患者提供就醫的便利,強化對封控人員、患者和一線人員的關心關愛和心理疏導,提供心理援助熱線,開展心理支持服務等方面工作。一旦發現有精神衛生方面問題的人員要及時轉診,同時還要加強宣傳引導,爭取群眾的理解和配合,築牢群眾群防群控的基礎。
【15:50】有記者提問,除特殊場所以外,不再要求提供核酸陰性證明和健康碼,是出於怎樣的考慮?另外,跨區域流動人員也不再要求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和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是出於甚麼考慮?
賀青華表示,雖然Omicron變異株致病力明顯減弱,但老年人、有基礎性疾病的重點人群感染後發生重症的風險較高,尤其是住在養老院、福利院等場所的人員,還有醫療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人群集中的場所,這類場所一旦有傳染源引入,容易發生聚集性疫情,因此進入這些特殊場所的外來人員需要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至於其它一般場所的人員,包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跨區域流動人員,均不需要提供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也不需要開展落地檢,但要做好個人防護,規範佩戴口罩,減少聚集和人際接觸。
另外,賀青華表示「不再跨地區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不再查驗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這都是基於這三年來全國各地疫情防控的經驗和信心。」
【15:45】王貴強指一直的新冠患者都可居隔離,如果發現發燒等,可以自行購買藥物服用或求醫,呼籲不要囤積藥物。他強調藥吃太多會有良反應,影響身體健康,所以不要過量服用。如果出現重症或以下情況,要盡快到醫院求醫,如經過藥物治療以後,仍然持續發燒,超過38.5攝氏度,時間超過3天以上;呼吸困難或氣促;原有基礎病明顯加重,比如高血壓用藥控制不住,糖尿病用藥控制不住或者出現其他急危重癥的風險的時;兒童出現嗜睡、拒食、腹瀉、嘔吐等持續超過2日治療以後不緩解等;孕產婦出現頭痛頭暈、心慌氣短或者出現胎動異常等。他再次呼籲市民不適可求醫。
【15:40】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表示,接種疫苗有效防治重症,呼籲長者盡快打針。
另外,郭燕紅解釋患者分級分類管理工作,指絕大多數的感染者是輕症或者無症狀感染者,重症比例較少,會重點做好重症和有重症風險人群的救治工作和管理,運用好醫療資源。
當局指,輕症和無症狀患者居家自我照護,強調沒有症狀就不需治療,做好自我健康監測,有發燒、咳嗽等症狀就做好對症治療,同時要求各級醫療機構要備齊常用藥品及快測包,滿足居家治療人員需求。至於重症或者有重症風險患者,要收治到定點醫院,因此要提升醫療救治的能力,保證患者救治。
郭燕紅強調,在秋冬季節,呼吸道傳染病比較多,包括流感等,很多都有發熱症狀。所以我們要求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必須「應設盡設、應開盡開」,同時要公開電話、地址,方便老百姓能夠就近到發熱門診進行就診。同時也要求發熱門診要擴大接診空間,配齊醫護力量、提升接診能力,不能夠隨意關停,保證診療工作能夠平穩有序地開展,更好地維護人民群眾的健康。
郭燕紅指,對新冠病毒陽性感染者分級分類管理工作,是優化措施中一個重要內容。
【15:30】記者提問,新的防疫政策實施之後,對於養老院、療養院等老年人比較集中的機構和場所在疫苗接種方面將提供哪些便利措施?
對此,國家疾控局衛生免疫司司長夏剛表示,養老院、療養院是老年人集中的地方,也是我們疫苗接種服務的重點場所。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印發的《加強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工作方案》上明確提出,要進一步落實老年人、養老院、干休所、療養院、老年大學、老年活動中心和老年人健身娛樂場所等重點場所的老年人接種工作,前期各地有關部門密切合作,在重點場所採取了多種措施,有序推進了老年人的接種工作,包括設立臨時接種點、使用流動接種車、開設老年人接種專場和開通老年人綠色接種通道等。下一步,我們將延續這些好的做法,將及時總結工作中的一些成功經驗,不斷完善各項便民措施,最大限度為老年人的接種工作提供便利。
【15:17】記者及問優化措施明確了要進一步縮小核酸檢測範圍,減少核酸檢測的頻次,具體的措施和要求是什樣?
國家疾控局傳染病防控司一級巡視員賀青華表示,進一步優化措施要求進一步優化核酸檢測,強化核酸檢測要聚焦感染風險較高的區域和人員,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縮小核酸檢測的範圍和頻次:
一是不按行政區域開展全員核酸檢測;
二是除了養老院、福利院、醫療機構、托幼機構、中小學等特殊場所外不要求提供核酸檢測的陰性證明;
三是不再對掛地區流動的人員查驗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或者健康碼,不再開展落地檢;
四是根據防控工作需要,可開展抗原檢測。
賀青華表示,還要求對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按照20條優化措施有關規定開展核酸檢測,不得擴大核酸檢測範圍,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國家已經規定了,各地情況不一樣,根據各地的情況,對高風險崗位開展核酸檢測。這些人員主要包括入境人員、物品、環境,直接接觸的人員,集中隔離場所的工作人員、定點醫療機構和普通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的醫務人員,以及商超、快遞、外賣等從業環境密集接觸人員頻繁,流動性強的這些人員,主要包括這四個方面和按照二十條規定的措施高風險崗位的從業人員。
【15:15】記者提問最新的優化措施要求科學精準劃分風險區域,不得採取各種形式的臨時封控,是否意味著以後檢出混管陽性的單元和樓棟也不再需要封控了?
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王麗萍表示,當發現混管陽性以後,相關部門會盡快通知到混檢人員,讓他落實就地隔離措施,同時也會盡快安排人員上門采樣覆核。跟混檢人員同樓棟、同單元的人員不需要臨時封控。當覆核結果都是陰性以後,混檢人員馬上解除隔離措施,如果上門覆核出現陽性,這個時候要及時落實管控措施,根據現場流調和風險研判結果,及時管控密接,劃定風險區,做好相關的疫情處置工作。
【15:00】發佈會上,有記者提問,80歲以上老年人很多都行動不便,患有多種慢性病,一般極少去公共場所,為什麼還需要接種疫苗?對於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在服務當中提供哪些便利?
國家疾控局衛生免疫司司長夏剛表示,當前疫情形勢仍然嚴峻複雜,疫苗接種在預防重症、死亡等方面仍具有良好的效果。老年人等脆弱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以後極易發展成重症、危重症甚至出現死亡,接種新冠疫苗獲益最大。
夏剛又說,老年中有相當一部分失能、半失能人員長期居住在家很少外出,但是在親屬陪伴或者親屬走訪過程中仍有可能感染導致發病甚至重症、死亡,所以還是有必要接種疫苗。同時,考慮到這些老年人行動不便,為了使他們能夠更加方便的接種疫苗,當局延續了之前的一些好做法,包括使用流動接種車,開車老年人接種專場,開通老年人接種的綠色通道等措施,同時提出各地可以選派診療和接種經驗豐富的醫務人員組成接種小分隊,攜帶接種後觀察期間所需要的常用設備和藥品為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提供上門的預防接種服務,讓這些老年人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疫苗接種。
夏剛又指,80歲以上老年人,如果一劑疫苗不接種,有研究表明,死亡風險14.7%,接種一劑死亡風險降到了7.16%,如果接種三劑疫苗死亡風險就降到1.5%,與沒有接種疫苗相比,接種三劑疫苗,死亡的風險下降了9.3倍。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