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黃國及陳凱欣促請政府優化註冊及課程銜接 解決醫生不足問題

2022-12-14 12:32

議員要求善用醫生人才,優化註冊銜接。
議員要求善用醫生人才,優化註冊銜接。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聯同前食物及衞生局政治助理、立法會議員陳凱欣召開記者會,促請政府優化註冊及課程銜接,解決醫生不足問題,為推動基層醫療作準備。陳凱欣認為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但「遠水難救近火」,擁有國家資歷的港人醫師正是「近水」,促政府善用。

黃國指,在擁有國家資歷的港人醫師之中,有不少是具豐富臨床經驗的主治和專科醫生,為香港醫療的重要補充力量,不能白白浪費珍貴人才。他建議可參考五、六十年代醫療短缺時容許內地培訓醫生有限度註冊成為「社團醫生」,在慈善機構開設的診所內行醫,現時有十八區康健中心強化基層醫療工作的契機,可參考「社團醫生」模式為港人醫師有限度註冊,紓解人手荒。

黃國又指,立法會去年通過《2021 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容許免試引入認可醫學院畢業的非本地培訓醫生,但迄今納入名單的 50 所院校,包含國際排名「百大不入」的英美澳院校,他認為是明顯排斥內地,變相將港人醫生以及在內地學醫的年輕人排除在外,他期望日後有所扭轉。

陳凱欣認為,政府沒有善用本地人才,使有國家資歷的醫師要轉行,情況可悲;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雖有一定作用,但「遠水難救近火」;而擁有國家資歷的港人醫師正是本港醫生人手問題的「近水」,政府應該好好善用。她提出,有限度註冊制度多年來行之有效,在機制上有先例可循;有限度註冊一般以服務單位或機構為本,政府可考慮讓這些有國家資歷的醫師在未來成立的 「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作有限度註冊,規定他們在地區康健中心,或其他管理局統籌下的服務當中提供基層醫療相關服務,除了讓他們得以發揮所長,亦能在短時間內補充醫生人手,實屬「雙贏」。

中華醫學會香港醫護人員協會理事長杜宏認為回歸前,香港排斥、歧視內地培養醫學人才;回歸後,醫生註冊條例雖多番演變,但到上屆政府的特別註冊條例,仍然延續對英美培養醫生的優待政策,對內地培訓醫生的歧視沒有根本性改變。他指出,執業試三部分,只有一卷設有中文,但屬於台譯文本,翻譯頗有偏差,而且內容是英國皇家學院專科水平, 比香港的醫學院畢業試難度大很多。

他們促請政府盡快成立醫療人才庫,充分掌握具內地醫師資歷的港人資料;參考「社團醫生」模式,推動內地培訓醫療人才有限度註冊;推出與內地醫療培訓資歷銜接的課程,讓曾在內地學醫、行醫者與香港專業接軌;推動有限度註冊醫生在港從醫滿五年、積累指定持續進修分數後,可憑特別考核合格成績成為註冊醫生。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