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補選・拆局︱黃梓謙三戰皆北 工聯會四日兩敗 選委拒撐因一個「緣」字

2022-12-18 18:11

立法會補選結果出爐,黃梓謙未能當選。
立法會補選結果出爐,黃梓謙未能當選。

立法會選委界補選結果出爐,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民建聯中醫師陳永光、新民黨中委何敬康、商湯科技香港公司總經理尚海龍4人成功當選,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黃梓謙、工聯會李廣宇落敗。其中黃梓謙去年曾參選選委界,但排第42落敗,歷來3次參選立法會,全告敗陣;李廣宇則在去年參選勞工界但未能當選,這亦是工聯會副會長謝愛紅上周四輸掉人大選舉後,工聯會再吃一次敗仗。

是次選舉採用全票制,即每名選委必須投選4名候選人,不多也不少,否則選票無效,因此選委投票意向的重點未必是選委「選」哪些人,而是他們「不想選」而篩走哪些人。筆者與多名不同背景的選委了解,發現上述二人落選核心原因各有不同,但最終殊途同歸,關鍵都在一個「緣」字,敗選都是意料之內。

立法會選委界補選。(梁文輝攝)
立法會選委界補選。(梁文輝攝)
立法會選委界補選。(梁文輝攝)
立法會選委界補選。(梁文輝攝)
何敬康(中)成功當選。(梁文輝攝)
何敬康(中)成功當選。(梁文輝攝)
民建聯陳永光(左五)成功當選。(梁文輝攝)
民建聯陳永光(左五)成功當選。(梁文輝攝)
尚海龍(中左)、黃錦輝(中右)都成功當選。(梁文輝攝)
尚海龍(中左)、黃錦輝(中右)都成功當選。(梁文輝攝)
黃錦輝(中)成功當選。(梁文輝攝)
黃錦輝(中)成功當選。(梁文輝攝)

黃梓謙得票率比去年更低

黃梓謙上月接受傳媒訪問期間,曾自嘲「落選經驗豐富」,這亦非誇大之詞:2016年立法會選舉,黃梓謙以「民主思路」牌頭參加港島地區直選,僅得10,028票未能當選,當然在當時的選舉制度和政治氣氛下,以溫和路線勝選確實太難;到去年新選制度下的立法會選舉,黃梓謙在51名選委界候選人之中排名42,再次與立法會議席擦身而過。換言之,今次是黃梓謙第三次落選。

由於2016年選舉制度、選民構成難以與今日比較,因此只比較去年和今年兩次選舉:去年的立法會選舉,黃梓謙在1,426名投票的選委中獲得956票,得票率約67.04%,比最末席當選者林智遠少14票;今次補選,黃梓謙在1,307名投票的選委中獲得791票,得票率約60.52%,比最末席當選者尚海龍少21票。是次得票率比起去年,再減少了6.52個百分點(不幸地,他亦是目前唯一一個可以如此比較的候選人,因為是新選制下第一位參選過兩次選委界的人)。

黃梓謙因確診新冠,未有現身點票中心。梁文輝攝
黃梓謙因確診新冠,未有現身點票中心。梁文輝攝

死因一:「人緣」不足 

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筆者向多名選委了解,多人不約而同表達一個觀點:黃梓謙在人緣上有不足,部份人形容他是「世界仔」,或「機會主義者」居多,未參選已先扣一分。

部份選委亦對其選舉宣傳方式有微言,有3名選委向筆者反映,去年立法會選舉中,黃梓謙拉票的方式過於「進取」,例如「催票」電話和訊息太多,而其得到全國政協常委胡定旭、全國人大代表譚志源兩個「星級提名」後,又相對高調地向外界自認「得到許多支持」。有選委表示:「這種方式玩直選可能有點作用,但1400多名選委都不是省油的燈,他們見慣世面,這種做法其實是有少許反效果。」

有選委指,觀察到今次補選黃梓謙有吸收去年經驗,嘗試以「謙卑、沉穩」的姿態示人,但距離去年選舉,只不過是很短時間:「一年前不投你,一年後再來一次,都不會覺得你會有好大轉變。」

黃梓謙是次補選中,政綱主打文化發展。(黃梓謙fb專頁圖片)

死因二:政綱亮點欠奉 「可替代性」高

作為政治人物,要在芸芸眾多人物之中脫穎而出,總需要有一、兩個強項。黃梓謙在補選主打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是國家十四五規劃中對香港的定位之一,看似「大路」,然而這正是問題所在:政綱亮點不夠,用一個英語字詞概括就是「replaceable」(可被取代的)。

有選委不諱言,打開黃梓謙的政綱,如果不看名字,套落其他政治人物中也完全沒有違和感,因為「人人都識寫」:「在立法會內談文化體育政策的,已有馬逢國、霍啟剛、鄭泳舜,或者黃元山和吳傑莊都有一定的聯繫或是研究,未必輪到你。」既然大家想不出黃梓謙的特定強項,文化議題又太熱門,政綱中又沒有特別的亮點吸引選委,那麼中醫師、大學教授、創科公司老闆,這些本身在自身專業內就有特定專長的候選人,自然更吸引。

黃梓謙:繼續在不同崗位服務

黃梓謙晚上在Facebook開腔,感謝選委投票、恭賀當選人,相信他們一定會為議會帶來新氣象。他稱參選至今,一直以運動員「超越自我、力求進步」的精神鞭策自己,未來會繼續在不同崗位服務社會,與各界攜手推動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積極跟進保護兒童的工作。

工聯會李廣宇(左二)未能當選。(李廣宇fb圖片)

工聯會的先天不足:與商界票「絕緣」

相對之下,工聯會李廣宇的落敗更多的是一種「無奈」。始終工聯會作為傳統左派政團,在社會上的定位單一,就是親基層、撐勞工權益,這並非什麼過錯,但落到一千四百多人的選委會中,票源的多樣性更加重要。結合上周四工聯會副會長謝愛紅於人大選舉中落敗(人大選舉會議組成與選委會幾近相同),確實可以發現一些端倪。

有現任選委界議員向筆者分析,在新選舉制度下,選委會加入許多「新興勢力」,如同鄉社團、中資機構、全國性團體等等,這些團體的領導層都有或多或少的商界背景,對工會自然未必有好感,「其中一個參考例子,可以看看近期立法會職安修例,工聯會和商界議員『撐得好行,嗌晒大交』」,認為商界拒絕過票,是希望一挫工聯會銳氣。

工聯會會長吳秋北在選後見傳媒時表示,要檢視選委結構能否反映勞工界聲音,「勞工的聲音是否因此而受到壓抑」。此話已說得相當直白,工聯會的定位、選委的組成,與選舉的結果有直接關係。

無「祝福名單」  工聯無優勢

有選委補充,由於新選舉制度下,選委界再無「祝福名單」,能入閘的都是愛國者人士,誰人勝出皆可接受,所以入閘後就是「自由搏擊」,即使工聯會作為「嫡系」愛國團體,亦不一定穩操勝券。如果是像吳秋北這類在愛國愛港陣營有江湖地位、知名度高的人士,成功當選當然無難度,但李廣宇、謝愛紅這類知名度稍次、定位單一者,只靠工聯會牌頭突圍,殊非易事。

撰文:林劍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