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療藍圖出台 明年推慢性病共同治理計劃 盧寵茂︰市民要長啲命、遲啲病
2022-12-19 17:46
政府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計劃明年第二或第三季推出「慢性病共同治理計劃」,市民可以透過「一人一家庭醫生」和跨專業公私營協作模式,在《基層醫療名冊》尋找家庭醫生,便可取得政府資助治理慢性病,當局會先針對高血壓和糖尿病推出試行計劃。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本港人口老化令慢性病增加,估計10多年後,由目前220萬名慢性病患者,增至300萬,公營醫療體系將不勝負荷,因此醫療體系必須改革,才能做到「長啲命、遲啲病」,提升健康壽命。
成立基層醫療署
藍圖提出加強基層醫療服務管理,成立基層醫療署,管理基層醫療健康服務質素和標準,當局亦會整合資源,鼓勵將長者醫療券用於預防疾病。李夏茵表示,措施包括長者要使用至少1000元醫療券於預防疾病和管理健康等用途後,《施政報告》提出增添的500元才會自動發放到戶口。
盧寵茂表示,本港是全球人均壽命最長的地區,隨著人口老化,慢性疾病也日益普遍,預計10多年後,慢性病患者會由220萬人,增至300萬人,佔人口3成7。盧寵茂指,目前醫療體制「重治療、輕預防」,公營專科服務佔整體醫療開支約8成,而基層醫療開支只佔不足2成,慢性病患如不及早發現和治療,或會惡化,公營醫療體系將不勝負荷,專科門診輪候時間亦會持續上升,因此醫療體系必須改革,才能做到「長啲命、遲啲病」,提升健康壽命。
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指,高血壓和糖尿病約一半患者為隱性,每3名患者,就有1人有併發症,如及早發現和治理,患者可避免出現併發症,亦可減少醫療負擔。
「三人同行,必有我師,去到2039年,可能要改為三人同行,必有一老或必有一病,大概一半的糖尿病和血壓高的病人是隱性的。」
醫衞局:及早找出不知自己患病者
李夏茵又指,計劃收費會參考以往經驗,包括「公私營醫療協作計劃」,她舉例如果市民現時未知自己有無糖尿病風險、年齡45歲以上、體重過高,就可以透過共同治理計劃得到跨團隊、跨專業服務,除了家庭醫生,亦會有營養師、護士、物理治療師等。
她指「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不是想分走病人,而是希望及早找出不知自己有病的病人,提高他們對身體狀況的意識,及早醫治。
她又指,目前本港有約1.5萬名醫生,《基層醫療名冊》就有約2600人,不希望人手問題窒礙基層醫療發展,相信推出計劃後會有更多醫生加入。
梁卓偉料收費與公營醫療分別不太
基層醫療健康發展督導委員會召集人梁卓偉表示,相信市民參與「共同治理計劃」所支付的醫療費用,與在公營醫療系統接受相同服務,差價不會太大。
范鴻齡 : 有助減輕公營醫療的壓力
醫管局表示,會全力配合政府推動基層醫療的政策方向,以應對本港面對人口老化、慢性疾病日益普遍及醫療服務需求增加帶來的挑戰。醫管局主席范鴻齡稱,有關藍圖為有助提升以地區為本、家庭為中心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該局支持醫務衞生局將治療為主、以醫院為中心的醫療體制格局,轉為以預防為重、以社區為中心,有助進一步加強香港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和減輕公營醫療的壓力。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