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觀點】加快擴大通關 追回失去時間
2023-01-10 08:17
經過長達三年的疫情分隔,香港與內地終於在本周日恢復通關。雖然首階段只開放部分邊境口岸,民眾南下北上都設有配額限制,並須登記預約及提供核酸檢測證明等,但最重要是取消了入境內地需要強制隔離檢疫的規定,大大降低香港市民到訪內地,以及內地居民訪港後再返回家鄉的時間和金錢成本。
不少港人擔心兩地恢復通關後,會有大批內地人「報復式訪港」搶藥、搶疫苗、搶奶粉,甚至搶牀位,對香港的醫藥供應及醫療系統造成壓力。但通關首天我們見到的,反而是更大數量的港人或在港內地人「報復式回鄉」,在正式開關前已有四十多萬人登記預約,目的包括探親、經商、打理物業及辦理各類手續等等。有人過境回鄉後,與相隔三年沒有實體見面的親友相擁而泣。上述情況反映兩地不僅在憲制上及經濟上環環緊扣,難以切割,在社會連繫、民生情感等方面也是密不可分,血濃於水。
三年的分隔,不但阻礙了香港與內地的經濟商貿合作,兩地的人民以至官方交往也大受影響。隨着病毒不斷變弱,內地以至澳門的放寬防疫速度比預期快,幅度亦比預期大,若疫情未有出現重大變化,相信內地經濟會在今年高速、強勁反彈。加上中美和中歐關係最近有緩和迹象,在全球多國政經動盪,內地局勢相對穩定之下,之前因疫情或其他理由而撤資的外國公司,不少已急不及待希望重返內地市場和加大投資。
故此,特區政府必須再加大力度,向內地爭取加快擴大通關範圍,為香港的民眾和企業,追回失去了的三年時間和機遇。尤其是要趕於內地恢復全面對外開放之前,率先讓兩地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民生交往復常,以至將合作關係再進一步提升,讓特區重新、加快、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首先,兩地政府已預定在恢復通關一周後進行檢討。兩地不少民眾及消費企業,都期頒可於春節前進一步放寬過境限制,包括增加每日配額、開通高鐵及羅湖口岸、以快測結果取代核酸證明等。前提是相關跨境運輸設施、人手及其他配套是否應付得來,避免產生混亂或要過關民眾大排長龍。
此外,之前緊跟內地防控政策的澳門特區政府,日前搶閘宣布將新冠病毒列為「風土病」,即是等同於一般傷風感冒,患者毋須再強制隔離或呈報,為恢復與內地全面通關而「大開中門」。港府不必盲目跟隨,但也不能落後於形勢,要適時因應疫情變化及適度平衡經濟民生上的需要,考慮是否採取相同或類近做法。
最後,兩地政府同時要有效處理因恢復通關而可能帶來的種種問題,除了之前提及的「醫藥荒」,不少北區居民擔心水貨問題,有市區居民擔心旅遊巴塞爆問題,希望到郊區遊樂的市民則擔心露營宿位被霸佔、炒賣問題,港府必須有效預防和應對。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