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劉江華稱為官須審慎非「任你行」 從政者要有「一代接一代」心態
2023-02-27 08:40
全國兩會3月在北京舉行,現年65歲的政壇老手劉江華,首次獲委任為全國政協委員,「新丁」提案包括推動兩地專業資格、副學位的互認等,讓年輕人多流動發展。劉江華2020年中途離任民政事務局局長,任內被指「太低調」,他接受《星島》專訪時解釋,為官者需要低調審慎,並非「任你行」,只是他當立法會議員時「高調」,造成巨大反差。他表明不會再參選立法會,指從政者要有「一代接一代」心態。
離開官場近3年,本身是民建聯會務顧問的劉江華迎來新崗位,首次擔任全國政協。他指不論政府或民間政團,應大力提倡不局限在香港的思維,形容香港就是國際舞台,天下人都走到香港發展。他希望推進個別的專業資格及副學位的互認,建議中央支持國家教育部加快與香港探索副學位資歷互認的可行性、進一步擴大副學位內地升學的學校數量,以及兩地相關部門能加快資歷互認的步伐。
港是國際舞台 天下人來發展
劉江華說,提案能讓學生在大專階段在內地盡早適應,了解內地市場,又指年輕人多流動是好事,體驗外地及內地生活,再回港發展。他又指,目前香港藝團到內地不同城市表演,各城市要分開審核劇本,藝團覺得麻煩,他認為既然是同一劇本及編排,建議香港藝團能夠一併申請各城市的表演。
劉江華從政逾30年,曾為3料議員,2012年立會選舉落敗後,轉跑道加入政府,先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至2015年升任民政局局長。與昔日「建制重炮手」相比,劉江華做官後低調得多,他解釋自己擔任議員時很高調,當時兼顧保安、交通兩大重要範疇,幾乎每日見記者,2006年「九鐵兵變」一役,整個星期的電視台頭條都看見他,但做官員不可「海闊天空任你行」,有一定規範、不可越綫,因此做事較審慎。
他舉例指,局長處事有時需低調,例如2016年里約奧運時,他作為局長到當地打氣,發覺香港運動員很有能力,故回港後與負責體育的同事,定出「4年後要攞牌」的目標,但不能公開講,「如果攞唔到咁點?」他又指,政府投標爭取全港市民觀看奧運賽事,過程亦只能低調,以免影響談判。他笑言,若非立法會議員出身的官員,未必有這樣的反差,但強調高調或低調都不是重點,關鍵是結果。
劉江華表明不會再參選立法會,以及即將換屆的民建聯中委會,形容自己過了階段,「這麼多人有能力做,為何不給他們做?」他指從政者一定要有「一代接一代」的心態,他會隨遇而安,到哪個位置就做好工作。
區議會須改革最理想續保持3功能
劉江華擔任民政事務局局長期間,經歷2019年反修例風波、民主派在區選大勝等事件,當時多名激進派入局,區議會與政府關係劍拔弩張。政府正檢討地區行政,曾任多年區議員、主管過地區行政的劉江華認為,「區議會改革一定要做」,之前極端出位甚至違法的行為,當然不能再存在,但不等於區議會沒有存在價值,最理想是能繼續保持地區治理、上情下達、關愛社區3項功能。
政圈盛傳新區議會採取混合方式產生,劉江華指,不論是改成間選、委任或保留直選,都是以不同方式、吸納不同人才的途徑,例如委任制可吸納到不會參加直選的人士加入。他稱「民主不一定全部直選才叫民主」,香港回歸20多年,立法會愈來愈多議席變為直選,「但是否代表民主能夠成熟呢?似乎不是」。
不同方式吸納人才
劉江華不認同恢復委任制是「不民主」,指「良政善治」才是標準,重要的是新制度能否惠及市民。
他指觀乎英美,很多政黨互相攻擊「扯後腿」,「差不多已經做不到事,香港是否打算走這條路綫呢?」他指地區行政始終是地區治理的一部分,不應政治化。
劉江華說,區議會組成方式重要,但更着眼於區議會的功能,需要地區治理,「上情」能「下達」,政策能否落地,民眾聲音能否上傳,以及要關愛社區;無論哪套制度,只要達成這三項目標,就是一套好制度。
記者:何嘉敏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