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夥銀行界年底推可疑指標警示機制 轉數快平台連防騙視伏器資料庫

2023-08-21 00:01

警方公布今年上半年本港科技罪案,共有逾1.5萬宗,比去年同期飆升近一半,損失金額逾20億元,其中網上購物騙案佔逾3成。為提醒市民慎防網購騙徒,警方與金融及銀行界年底前推行第一階段「可疑指標警示機制」,「防騙視伏器」資料庫將連接至「轉數快」平台,屆時市民在網上銀行或儲值支付工具透過轉數快識別碼轉帳時,如收款方識別碼與詐騙舉報有關,在轉帳的確認頁面便會出現警示字句,提示有詐騙風險,以減少市民受騙的機會。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警司陳純青表示,今年上半年,科技罪案有15637宗,比去年同期10613宗飆升近一半,損失共20.3億元,上升28%,科技罪案佔整體罪案的比例逾36%。此外,科技罪案當中,近9成屬網上騙案,而網騙佔了整體詐騙案近4分之3(74.7%),「當警方去年年底還說每20分鐘便有一宗騙案,今年上半年已加速至每14分鐘便有一宗。」

網罪科警司陳純青(右二)、總督察顏凱欣(左二)、高級督察吳柏慧(右一)及高級督察陳智穎(左一)呼籲市民慎防網上購物騙案。
網罪科警司陳純青(右二)、總督察顏凱欣(左二)、高級督察吳柏慧(右一)及高級督察陳智穎(左一)呼籲市民慎防網上購物騙案。

科技罪案當中,網上購物騙案佔最多,有4872宗,佔31%%,比去年同期上升23%,損失金額由去年的3600萬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9400萬,升幅達1.6倍,受害人(11至76歲)來自不同背景。

大部分網購騙徒假扮賣家,在社交平台、買賣平台或討論區帖文或開設專頁出售貨品,收取貨款後便失去聯絡或封鎖買方帳戶。至於近月的網購詐騙舉報當中,有6成在Facebook發生、2成3在Carousell發生、在WhatsApp及Instagram亦有發生,約有5%和4%。

有關網上購物騙案涉及的物品,大概分為演唱會及主題公園門票、酒店及其他餐飲服務、貴價消費品例如名牌手表、手袋、 以及其他雜項物品如網上遊戲帳戶、傢俬電器。其中一名女子損失高達600萬元,她購買寵物時,被騙徒以不同藉口如收取行政費等,將其虛擬資產轉移。

警方拍攝短片呼籲市民提防受騙。
警方拍攝短片呼籲市民提防受騙。

收取貨款方面,近期有3分之2的網購騙案,騙徒會透過轉數快平台收錢,其中11%的案件直接經儲值支付工具收取騙款。就打擊網上購物騙案,警方一直與業界合作及早干預,警方在去年推出的一站式詐騙陷阱搜尋器「防騙視伏器」,以及於今年初推出手機應用程式「防騙視伏 App 」,至今錄得超過128萬次搜尋,當中有20萬次15.7%的搜尋結果,與詐騙和網絡安全風險有關。

警方一直有向社交平台及網購平台提供與詐騙有關的專頁和帳號的情報,讓平台進行審視和採取反詐措施,例如移除貼文、凍結帳戶。就 Facebook 為例,警方今年上半年已經向該平台要求移除或檢視超過5200個有涉及詐騙的專頁或帳號,超過9成半已被移除。

年底前,警方會與金融及銀行界推行第一階段「可疑指標警示機制」,及早對市民作出警示,「防騙視伏器」資料庫將連接至「轉數快」平台。屆時市民在網上銀行或儲值支付工具透過轉數快識別碼(即手機號碼、電郵地址或轉數快ID)轉帳,如收款方識別碼與市民向警方的詐騙舉報有關,而且被「防騙視伏器」標籤為「高危有伏」,在轉帳的確認頁面便會出現警示字句,提醒市民詐騙風險。稍後亦將機制應用到其他儲值支付工具。

警方拍攝短片呼籲市民提防網購騙案。
警方拍攝短片呼籲市民提防網購騙案。

及早干預方面,警方網罪科有專責隊伍進行網上巡邏,識別可疑網店專頁,主動聯絡潛在的受害買家及提供防騙建議。警方「守網者」的社交帳號每星期也會推出「高危貨品排行」及詐騙專頁名單,藉此協助公眾識別詐騙陷阱。在執法方面,警方在過去半年針對各類詐騙案件,已拘捕超過1790人,瓦解多個本地及海外詐騙集團。

有見網購騙案持續上升,兩位「防騙刑警」陳智穎及吳柏慧高級督察,參與拍攝三段以網購騙案為主題的防騙宣傳短片,提醒公眾在購買旅遊套票和演唱會門票時的風險,以及出售貨品時也會有受騙的機會。

記者 陳佩光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