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郭志堅|姿勢不善或致髕股關節疼痛
2023-08-22 08:00
前膝關節痛(AKP),或膝蓋痛,是一種很常見痛症,上期提過其中一個普遍的痛因:髕下脂肪墊綜合症(Hoff, HFP),另一個更普遍的AKP是來自膝蓋骨(髕骨)和大腿骨(股骨)間的關節軟骨問題,稱為髕股關節綜合症,常被稱為髕股關節疼痛(PFP),影響所有年齡階段人群,有指女性患上PFP的人數是男性的兩倍,但男女運動員則大致相同,18至35歲的女性患病率較明顯。
PFP的特徵是在屈膝負重時髕骨周圍或後面疼痛,但痛楚主要在膝前方,大多數情況下是隱隱作痛,在上落樓梯特別下樓梯時,更明顯感到刺痛或灼痛。其次是久坐之後站立起時,久坐屈膝不動時都會感到痛楚,例如看電影,坐長途飛機,但偶爾伸直腿部可令不適減輕。蹲低、跪下,新運動後或增加原本運動的強度時亦會令症狀明顯。
長期性PFP容易令關節軟性組織,特別軟骨和韌帶產生勞損性的結構性變化,形成骨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理論上,OA具有多種病因,除了生物力學外,亦包括了遺傳、其他炎症問題和激素用量等多種因素的組合病因,肥胖患者中AKP的患病率亦很高。OA中軟骨因磨損而薄弱,相反脂肪墊體積可能增加,體積更大,炎症越多,可能導致更多的疼痛。
近年研究顯示,PFP多是因生物力學的姿勢有誤問題,臏骨出現錯位外移,臏骨(膝蓋)不能順暢地上下移動,以致膝蓋底下的軟骨長期重複性的局部受壓磨損,產生慢性炎症,屈曲幅度越大,壓力越大。先天後天下肢結構異常或肌力問題,常見的包括X形膝、膝外側的軟組織過緊、膝前四頭肌肌力不平衡等,皆更容易導致臏骨外移錯位而增加壓力磨損問題。
綜上所述,在進行整體觀念的評估時,要考慮各種風險和潛在的膝前痛因素對診斷和治療具有一定幫助。郭志堅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