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研究證實:新檢測技術有效辨析冠心病患者應否通波仔

2023-09-25 00:00

根據統計,2020年全球約有2.4億名冠心病患者,香港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内科學系一項研究證實,名為冠狀動脈造影血流儲備分數系統(coronary angiography-FFR, caFFR)的新檢測技術,可有效為冠心病患者辨析應否接受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即「通波仔」),檢測費減半至約5000元,且5分鐘內便可得到結果,有關血管計算指標已在內地、日本及歐洲多國推行。

新檢測技術相對較安全方便

港大醫學院研究證實,新技術有效辨析冠心病患者應否通波仔。左起:洪翊洺、梁嘉霖醫生、姚啟恒教授及施可瑩。 謝曉雅攝
港大醫學院研究證實,新技術有效辨析冠心病患者應否通波仔。左起:洪翊洺、梁嘉霖醫生、姚啟恒教授及施可瑩。 謝曉雅攝

帶領這項研究的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教授姚啟恒表示,雖然國際指引建議使用 「血流儲備分數」(fractional flow reserve, FFR),協助醫生決定是否需要為病人「通波仔」,惟實際臨床上的使用率並不高,稱FFR技術由醫生作主導,一般需診斷病人有需要才會使用,他指出caFFR技術不需使用額外導絲和注射藥物,相對FFR而言較安全和方便,相信容易在香港普及。

檢測費用減半至約5000元 5分鐘內有結果

姚啟恒(右)指新技術檢測費用減半至約5000元,且5分鐘內有結果。左為梁嘉霖醫生。謝曉雅攝
姚啟恒(右)指新技術檢測費用減半至約5000元,且5分鐘內有結果。左為梁嘉霖醫生。謝曉雅攝

香港每年約進行350至500項「通波仔」手術。姚指出,醫院如需買相關儀器,價錢或需約港幣50萬元內。他引用國外的數字,指caFFR每次的檢測費用約港幣5000元,強調5分鐘內便可得到結果,相比傳統FFR卻需每次港幣1萬元,至少15分鐘才可得知結果,指量度FFR需要額外置入導絲及注射藥物,患者會感到不適,同時涉及額外開支及手術風險,臨床上使用率偏低,認為caFFR可減省手術費用和避免風險,減少術後藥物處方和覆診,有助減低公共醫療開支。

本身是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醫生的梁嘉霖表示,心血管檢查皆需要使用顯影劑,或有極少可能性對病人產生負面影響,而caFFR不需用額外的導絲及顯影劑。

團隊早前為公立醫院1,308名患者進行評估,發現caFFR成功為冠心病患者辨析出心臟缺血情況,病人進行 「通波仔」後,三年內的死亡及心肌梗塞風險亦得以減低。

記者: 謝曉雅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