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測試缺規管 亂測易誤導醫生 專家:非用作普查

2023-12-24 07:30

港大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李曦。劉駿軒攝
港大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李曦。劉駿軒攝

坊間的過敏測試形式琳瑯滿目,惟本港暫無專門規管,令巿民容易誤中「假陽性」或「假陰性」雷區。翻查資料,英國NHS規定,病人需由全科醫生(GP)轉介,始可接受過敏測試;美國紐約州亦規定醫療助理可進行皮膚斑貼測試,但不可進行解釋等。港大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李曦指,巿面不少過敏測試「毫無作用」,但動輒索價逾萬元,如聲稱可診斷延遲性過敏及食物不耐症的「IgG血液測試」,本港及多國過敏學會及研究早證實無臨床價值,包括美國過敏、哮喘及免疫學會(AAAAI)、歐洲過敏和臨床免疫學會 (EAACI)等均曾發出警告。

李曦坦言,對IgG檢測多年來未被禁止「好嬲」,「好多人無過敏症狀,IgG檢測卻係陽性,實際上只係免疫系統曾接觸某種食物或環境致敏原後嘅正常反應,對檢測敏感根本無用。」

李曦指,廣泛接種疫苗令港人更關注過敏議題,且意識到有過敏診所可協助評估,轉介量不斷上升。劉駿軒攝
李曦指,廣泛接種疫苗令港人更關注過敏議題,且意識到有過敏診所可協助評估,轉介量不斷上升。劉駿軒攝

檢測類別非越多越好

李曦又指,即使是較受認可的即時性食物過敏測試(IgE),也有不同檢測組合,可信程度不一,有機會導致虛假結果。皮膚測試亦非檢測越多類別就越好,如同時檢測多餘或無關的食物和環境致敏源,會降低測試準確度,亦易令結果難以解讀。另所謂的DNA檢測可能只對少數藥物過敏者有效,其他聲稱均缺乏科學根據;頭髮檢測、電磁場等「離譜」檢測更缺實據。他強調,過敏檢測不是用作普查,而是醫生問診後有懷疑,才進行針對性測試以作確認。病人若自行檢測,很容易有錯誤標籤,影響日後用藥,十分危險。

近年市民對過敏科的需求有增無減,高峰時有逾600宗成人新症。李曦分析,廣泛接種疫苗令港人更關注過敏議題,且意識到有過敏診所可協助評估,轉介量不斷上升。醫管局指,現時內科及家庭醫學專科均有免疫及過敏病服務,複雜個案會由瑪麗相關專科門診跟進。另港島西聯網在2022/23年度設辨識藥物敏感病人計劃中心,九龍中、西及新界東聯網也有護士主導的低風險盤尼西林過敏中心,合計每年可提供800個日間住院病人服務人次,並會按需求及資源分配考慮推展至其他聯網。同時,專科門診有分流制,新轉介者先由護士甄別,緊急及半緊急個案目標輪候時間中位數在2至8周內。

消委會指,2020年至今年11月,共接獲4宗涉皮膚或食物過敏測試的投訴,半數涉收費爭議。衞生署承認,視乎製造商原擬用途,致敏源測試或可視作體外診斷醫療儀器,目前無特定法例規管,但強調視乎產品性質及特點,仍可能受《消費品安全條例》、《商品說明條例》等管制。且按醫務化驗師管理委員會訂立的《專業守則》,註冊醫務化驗師不得在未有註冊醫生或牙醫等醫護人員轉介下,進行醫務診斷或治療的化驗,如懷疑有人專業失當可作投訴。

---

《星島申訴王》將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