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德經濟走向兩極 「馬克龍似乎放棄改革歐洲 但這是錯誤的」

2024-01-01 10:21

法德兩國經濟之間的對比從未如此鮮明。法國繼續保持令人驚訝的強勁增長,對國內外投資者的吸引力與日俱增,而德國卻在苦苦掙扎(儘管還遠遠算不上歐洲病夫),原因是一場嚴重政治危機給後者經濟前景蒙上了陰影,並嚴重影響經濟情緒。但這種解讀忽略了一個基本事實:兩個國家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相互依存。為了維持經濟增長和擴大全球影響力,它們必須共同努力強化歐盟。

法國經濟在新冠疫情和2022年能源危機期間展現了非凡韌性。過去兩年,該國提升了競爭力,並改善了商業環境,所吸引到的外國直接投資是德國兩倍。相較之下,德國的競爭力下降,逼使其依靠大量補貼來吸引國際投資者和支持本國產業。法國在2023年經濟預計將增長1%,而德國則會萎縮,2024年的成長也將微乎其微。

架構有別 左右改革速度

這些不同的發展軌跡可歸因於3個主要因素。首先,法國的總統制允許總統馬克龍設定明確的優先事項並迅速實施各類新措施,令其得以對法國的退休金制度和勞動市場進行重大改革,精簡現有監管條例,並制定大膽的產業政策目標,這些目標目前已開始產生包括穩步下降失業率等各類顯著回報。

同時間,德國正努力應對政治僵局。由總理朔爾茨所屬的社會民主黨與綠黨、自由民主黨組成的所謂「紅綠燈聯盟」正在走向失敗。深刻的意識形態分歧導致了可能使國家陷入癱瘓的政治僵局,而政府眼下在2024年預算案上的苦苦掙扎恰好反映了這一點。德國複雜的聯邦制度以其強有力的制衡機制著稱,其設計目的是鞏固民主原則和防止專制主義復辟,並因此將穩定置於速度和靈活性之上。但對於一個急需實施重大監管、財政、工業和貿易改革的國家來說,這種偏好卻會對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法國和德國的另一個關鍵區別在於它們對經濟開放的不同態度。德國戰後的經濟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出口,目前出口額佔全國經濟總量接近一半。這種模式是由各個政治勢力、外交政策偏好及(歐羅面世之前)以維持德國馬克幣值堅挺為中心的貨幣政策所決定的。此外,德國的經濟和財政政策歷來偏好從汽車到化學和機械工程的工業部門。這種執念促使德國政治家們專注於提高工業部門在經濟產出上的比重,而目前這一比例幾乎是法國的兩倍。

儘管存在這些差異,但法國和德國經濟的共同點遠比人們普遍承認的要多。雖然法國過去4年的表現優於德國,但仍無法與德國在2010年代所經歷的亮眼經濟繁榮狀況比肩。

此外,為了因應新冠疫情、烏克蘭戰事和日益緊張的政治局勢,德法兩國都推行了越來越多的保護主義經濟議程。兩國都推出了國家產業政策,透過降低電價、直接財政援助和各種稅收優惠來補貼國內企業並發起了一場事實上的補貼競賽,以吸引外國投資者和特斯拉、英特爾等跨國企業。這些措施對那些來自經濟實力較弱歐洲國家的企業有失公平,削弱了競爭,並可能破壞歐盟最重要的經濟成就,即是單一市場。

這兩個國家也擁有極需改革的龐大社會福利體制。由於通脹加劇了社會兩極化和政治不和,極右翼運動日益壯大。席捲許多西方民主國家的民粹主義和右翼極端主義浪潮正向德國襲來。極右翼的德國選擇黨預計將在2024年的三個關鍵州選舉中獲勝,導致德國陷入更深的政治危機。

需共同努力強化歐盟

最後,德法兩國都受到美中之間不斷升級的地緣政治競爭的威脅。為了維持經濟成長,兩國必須摒棄以國家為導向的經濟和財政政策,共同努力改革和強化歐盟。 最新的《穩定與成長公約》改革並不足以促進投資與歐洲經濟的轉型。

法國和德國經濟本身缺乏必要的規模,去與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展開有效競爭,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和數碼服務等關鍵新興領域。那麼與其相互競爭,不如圍繞共同的事業團結起來,畢竟兩國當前的繁榮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過去70年來的緊密合作關係,這種關係在推進歐洲經濟利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馬克龍似乎在德國的反對下放棄了改革歐洲的野心,但這是錯誤的。兩國政府都應改弦更張,鞏固歐盟單一市場,敲定銀行業聯盟,推動資本市場聯盟,制定聯合產業政策,精簡監管和官僚機構。同樣重要的是,共同的財政能力對於制定體現歐洲價值和目標的經濟和產業政策至關重要。Project Syndicate獨家授權刊登

栢林洪堡大學宏觀經濟與金融學教授

MarcelFratzscher 名家智庫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