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返港打針覆診勞累 內地港人盼放寬「藥械通」 助港藥北上

2024-01-17 08:00

近日本港免費接種新一代新冠疫苗,有大灣區港人長者為免舟車勞頓,取消返港注射的計劃。
近日本港免費接種新一代新冠疫苗,有大灣區港人長者為免舟車勞頓,取消返港注射的計劃。

上月中起港府提供預約免費接種新一代XBB新冠疫苗,引起不少大灣區港人關注,惟有合資格長者反映,因行動不便等原因,打消回港注射的想法。現時有53萬港人居於廣東省,當中一半是65歲或以上長者,以及14歲以下小童,有關注團體指,長者及小童對疫苗存在需求,而長期病患者也需回港覆診取藥,舟車勞頓,建議當局放寬「港澳藥械通」限制,讓疫苗及長期病藥物「過河」北上;有立法會議員指,當局鼓勵港人北上居住,應為他們提供與香港相應的資助醫療福利,長遠亦有助灣區融合。
 

工聯會在疫情期間協助寄出逾3萬份藥物到內地。
工聯會在疫情期間協助寄出逾3萬份藥物到內地。


據統計處資料,至2022年中,約有53萬名港人通常逗留於廣東省,包括退休養老長者、北上工作人士及其家屬,當中8.9萬人(17%)為65歲或以上長者,17.5萬人(33%)為0至14歲小童,佔總數一半。另外,據勞工及福利局於2022年底提交立法會的資料,至2021年底估算約有8.5萬名65歲或以上港人通常逗留於廣東省,10年間增加85%,反映長者北上大灣區養老漸成主流。然而,疫情封關令不少長者無法回港覆診,面臨斷藥危機,工聯會曾於2020年2月推出「支援內地港人寄藥行動」,10個月內寄出逾3萬份藥物,顯示中港藥物需求龐大。

兩地病歷未互通 用藥有所不同

近月正值流感高峰期,加上新冠變種病毒XBB活躍,移居中山的退休商人李先生希望早日返港「打針」,加強保障。李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及青光眼,每年至少回港進行4次專科覆診,包括抽血檢驗、檢查視力及眼壓等。李又指,內地醫療有所改善,但始終對香港的藥物及疫苗較有信心,他曾到內地醫院求醫,除了收費貴,亦因中港兩地病歷未互通,他要自行覆述病情,但他往往不知服食的藥物種類,增加醫療困難,再者兩地用藥不同,內地醫院沒有他常服的血壓藥,令他擔心轉服新藥要重新適應和調校藥量,驅使他長途跋涉回港覆診。
 

通關後不少居內地港人返港注射新冠疫苗。
通關後不少居內地港人返港注射新冠疫苗。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有為居內地港人提供醫管局指定專科和普通科覆診服務。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有為居內地港人提供醫管局指定專科和普通科覆診服務。


疫情期間,港府推出「居於廣東省的醫管局慢性病患者特別支援計劃」,由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為醫管局指定專科或普通科門診病人提供資助覆診服務。該計畫現時繼續進行,李先生指,可到港大深圳醫院覆診,但由中山前去該醫院交通不便,來回車程已近5小時,若要大費周章到深圳「看醫生」,倒不如直接返港。

75歲的林先生與65歲妻子居於較遠的肇慶,二人分別患高血壓、高血糖、心臟病及肺病等長期病患,平均3個月至半年需回港覆診。林稱,不知道可到港大深圳醫院覆診,但亦不會考慮。他指,現時每次回港雖然需付數百元車費,加上「輪候2小時,見醫生僅3分鐘」,取藥動輒等候1小時,一般需要更花上一整天,但取得常用藥物在手更為安心,一切都值得。

憂面臨斷藥危機

可是,近年林的妻子雙膝關節退化需坐輪椅,林需協助打點,令每次往返香港及肇慶後都十分疲倦,擔心數年後自己衰老,無力照顧妻子,難以應付長途旅程,恐面臨斷藥危機。他希望香港的醫療機制能與內地銜接,讓藥物及疫苗「過河」北上,甚至由政府購買大灣區醫療服務,供內地港人使用。
 

有居於大灣區的長者指,返港覆診輪候需時,希望本港資助醫療服務能「過河」北上。
有居於大灣區的長者指,返港覆診輪候需時,希望本港資助醫療服務能「過河」北上。


居於中山的62歲退休商人吳先生亦指,希望在內地生活同時可享有原先在港的資助醫療服務,如廉價的資助專科覆診,惟人在內地,較少接觸香港媒體,建議政府採用微信、小紅書等內地社交媒體向居於大灣區港人發放資訊,「希望政府不要丟低我們」。他續稱,鄰居中有港人夫婦,苦惱未來子女出生後,應否帶其回港接種嬰幼兒時期必須注射的多種疫苗,例如卡介苗、乙型肝炎等,惟擔心難以請假密集返港,更憂慮幼嬰於路途中染病。

據統計處2020年中公布的《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71號報告書》內有關「在粵港澳大灣區生活的意向」的研究,當中指出「提供與香港相近的醫療服務」以及「香港醫療及福利可以在內地大灣區城市享用」等,會增加港人到大灣區城市生活的興趣。身兼工聯會理事長的立法會議員黃國亦指,不少港人響應政府移居大灣區,港府實有責任為內地港人提供相應的受資助醫療服務,建議擴大「港澳藥械通」,並及早讓醫健通「過河」,讓內地港人可於居住地醫療機構看病,長遠有助灣區融合,而港人在內地覆診看病,有望紓緩本港公營醫療壓力。
 

有關注團體建議增加「港澳藥械通」的藥品。
有關注團體建議增加「港澳藥械通」的藥品。

2500人次受惠「港澳藥械通」

為方便大灣區的港人就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於2020年公布「港澳藥械通」計劃,批准使用臨床急需、已在港註冊的藥品及醫療器械,至去年11月底,累計27個藥品和24種醫療儀器獲批准,於「港澳藥械通」下19家指定醫療機構使用。廣東省藥品監管局指,累計2500人次的患者受惠於計劃。

關注基層醫療團體「銀騎士」的政策研究及倡議經理賴家衛說,「港澳藥械通」現時主要批准使用的是被視為「救命藥」的治療癌症及罕見病等藥物,限制較大。他相信,隨着近年居住大灣區港人大幅增加,當中不乏長期病患者,對醫療的需求已不同,建議當局放寬「緊急使用」的限制,如開放至流感、新冠疫苗,以及其他降血壓、心臟病、降膽固醇等藥物,免卻港人回港覆診、打針的苦惱。
 

立法會議員黃國指,港府有責任為移居大灣區的港人提供相應的受資助醫療服務。
立法會議員黃國指,港府有責任為移居大灣區的港人提供相應的受資助醫療服務。

跨境救護車需求大 團體冀落實「點對點」服務

現時每年平均有170多宗救護車跨境運送病人回港個案,有關注基層醫療的團體預期,當更多港人在大灣區生活,跨境運送服務的需求恐會增加,盼港府盡快與內地建立跨境救護車「點到點雙向直達互通機制」,突破現行在邊境口岸轉換救護車的做法。

去年《施政報告》提到,港府正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商討安排病人在中港醫院之間的「點對點」跨境救護車運送服務。據悉,保安局與醫衞局正就議題展開探討。立法會議員黃國指,過去4年工聯會接獲1048宗內地港人使用救護車回港的求助,最終協助693名港人返港就醫(每年平均約173宗),最遠個案來自福建,佔總數20%,反映有一定需求。
 

有關注團體促政府落實跨境救護車「點到點雙向直達」。
有關注團體促政府落實跨境救護車「點到點雙向直達」。

最遠個案來自福建

按現行機制,居於內地的港人若回港就醫,須先由內地救護車送至本港邊境口岸的「綠色通道」,完成入境手續後再「過車」轉乘消防處救護車送到本港醫院。黃國擔心現行做法恐增加病者不適,甚至延遲治療影響病情,認為有必要盡快落實跨境救護車服務。

關注基層醫療團體「銀騎士」的政策研究及倡議經理賴家衛也預期,當未來越來越多港人回內地養老或工作,由內地回港的救護車服務需求將有所增加,應盡快探討及落實跨境救護車服務細節。

據知,未來的跨境救護車運送服務適用於港人、內地人及澳門人,惟須經兩地主診醫生同意下進行。有醫學界人士指,跨境救護車服務可省卻「過車」手續,惟要界定哪類個案適宜跨境運送,例如不適合「過床」的病者、非緊急個案。他提到,運送過程中或會出現需要急救的緊急情況,認為執行跨境運送的醫護人員須經兩地或三地的醫療機構認證,如在本港取得有限度註冊的認可資格,救護車上安裝的儀器也應獲得認可。

記者:關英傑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