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癌│中大證新生物標誌物助預測兒童白血病復發風險 有助改化療強度增治療效果

2024-01-24 11:55

中大醫學院早前進行一項全國性多中心研究,證實「CD9」蛋白與ALL病童預後有密切關係。脫芷晴攝
中大醫學院早前進行一項全國性多中心研究,證實「CD9」蛋白與ALL病童預後有密切關係。脫芷晴攝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是最常見的兒童癌症,佔整體癌症患者約三成,單計香港每年便有約50個ALL新症。中大醫學院早前進行一項全國性多中心研究,證實「CD9」蛋白與ALL病童預後有密切關係,可作為預測「復發風險」獨立生物標誌物以提供臨床治療新指引。

中大醫學院早前進行一項全國性多中心研究,證實「CD9」蛋白與ALL病童預後有密切關係。脫芷晴攝
中大醫學院早前進行一項全國性多中心研究,證實「CD9」蛋白與ALL病童預後有密切關係。脫芷晴攝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研究教授李志光教授。脫芷晴攝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研究教授李志光教授。脫芷晴攝

李志光︰9成兒童血癌均屬急性 當中8成屬「急性淋巴細胞型」

中大兒科學系研究教授李志光指,九成兒童血癌均屬急性,當中八成屬「急性淋巴細胞型」(ALL),其中「B細胞白血病」(B-ALL)佔最多。而ALL患者的標準治療包括化療或配合骨髓移植,整體治癒率已達九成,但仍有一至兩成人會復發。他指,本港目前採用「風險分層」方式治療,即按其復發風險,進行不同強度治療,冀保持療效同時減少治療毒性,減低兒童出現後遺症機會。他解釋:「分級包括檢視細胞遺傳學上的染色體變異、基因融合,發病年齡等治療前的臨床及病理特徵,並觀察其早期化療反應作分級,高風險者會採用高強度化療。」

不過,李志光指ALL患者即使處於相同風險層,對治療反應仍可以存在很大差異,「中危組仍有18.6%病童會復發。」故團隊致力尋找可靠的生物標誌物,並在2020年發表本地單中心研究,顯示「CD9」蛋白或是能揭示病童預後情況的生物標誌物。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助理教授梁錦堂教授。脫芷晴攝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助理教授梁錦堂教授。脫芷晴攝

梁錦堂:呈「CD9」陽性者累積復發率達15.5%

中大兒科學系助理教授梁錦堂指,「CD9」是一種細胞表面蛋白,早期研究已發現其與多種細胞活動相關,其表達水平與多種癌症病情進展密切相關,包括肺癌、乳癌患者若有「CD9」的治療成果會較差。他指,2020年研究時僅有153個病例,削弱數據可靠性,故在一年後團隊再進行全國性多中心研究,聯同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結集內地20間三甲醫院中7640名ALL病童的5年期數據進行回顧性研究分析,屬全球最大型的ALL病童臨床研究。他補充:「白血病療效要看五年存活期,故追蹤時亦分析患者在2015年至2019年的臨床及病理數據,以檢視復發率。」

結果發現,88.5%的B-ALL患者出現「高CD9」表達,當中呈「CD9」陽性者,五年無事故存活率較低,累積復發率達15.5%,較陰性者的7.8%高一倍;但同類情況未見於「T細胞白血病」(T-ALL),反映「CD9」對B細胞影響與T細胞有異。另在中高患者中,「CD9」陰性的B-ALL患者復發率僅10.5%,較陽性者的23.1%少一半。梁錦堂指,日後或要探討,將中度風險的「CD9」陽性B-ALL患者亦改用高強度化療,以加強治療效果。

倡將CD9納入常規兒童白血病檢測項目

梁錦堂續指,研究發現化療後有微小殘留病灶(即殘餘癌細胞),或帶「 BCR-ABLI 變異」的患者,若同時出現「CD9」陽性,其復發率分別達30.3%和39.5%,遠較「CD9」陰性者的9.7%和0%高,有需要接受骨髓移植或標靶治療,「即高危患者或轉為超高危,中危者可能變為高危,建議將CD9納入常規兒童白血病檢測項目,在治療前便可確定病童的復發風險。」他指,香港在2013年已開始將「CD9」納入檢查項目,可望為風險分層及治療奠定新指引,冀全球治療兒童白血病中心也跟隨。對檢測「CD9」準確度,梁解釋「流式細胞術」檢測可驗10萬個細胞,當中若八成帶有「CD9」即會判斷為陽性,形容準確率達100%,「正常每百粒細胞有20粒帶CD9,已屬陽性,驗得愈多自然準確度愈高。」

李志光:內地及香港協作研究作用極大

李志光補充,目前參與研究的國內醫院有一半有採用「CD9」檢測,因檢測費用僅20元,且檢測時間僅30分鐘,相信日後不難推廣。至於目前有多少病童受惠於新發現,他坦言「CD9」對預測復發的指導意義屬新發現,相關臨床治療研究方案要待2025年才完成,「研究人員還在討論加入甚麼新藥物,才能改變治療效果,經深入及多方面討論,並獲所有參與研究中心同意後,才能定出新方案,且需5至10年後才有結論,故目前不會中途改變患者的治療。」另他補充,研究本身納入7640名香港及內地病童數據,不過因研究開始時未將「CD9」納入必需檢測項目,故最終採用3781個病例數據進行分析。

另內地及香港協作在今次研究作用極大,李志光指中國優勢是病人數量多,即使歐洲及美國亦未必有今次研究龐大的ALL病童數據,且過去7至8年間內地和香港關係更為密切,甚至可分享及共用數據,未來會繼續與國內合作,「2015年研究納入20間三甲醫院,2020年則有24至26間醫院參與,數據將更多。」至於今次研究全屬華人病童數據,日後會否展開跨國研究,李志光指未來兩日會到歐洲參加學術會議,冀說服歐美同道將「CD9」亦納入其研究中,「第一步是看看海外有無現存檢測CD9的數據,可先做回顧性研究。」

中大兒科學系系主任兼中大卓越兒童健康研究所所長李民瞻(中)。脫芷晴攝
中大兒科學系系主任兼中大卓越兒童健康研究所所長李民瞻(中)。脫芷晴攝

李民瞻:未來擬在河套區集中研究血液等生物樣本

中大兒科學系系主任兼中大卓越兒童健康研究所所長李民瞻指,目前與內地協作的數據分析局限,在於血液等生物樣本不能「過河」,未來擬在河套區進行集中研究。梁錦堂補充,檢測「CD9」技術較簡單,團隊通過返內地交流及培訓,當地醫療人員已可掌握,但其餘藥物檢測技術則較複雜,日後或需在河套區或中大深圳園區建立中央設施,集中全國的樣本進行檢測。

對今次「CD9」發現,為何需多年後才能用於改變治療策略,梁錦堂解釋待2025年商討出新治療指標後,仍需檢視用在患者身上效果,包括對減少復發作用,故最快要2030年才能改變標準治療。

記者:脫芷晴

---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 https://bit.ly/3uJ3yyF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