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欲推「無廢灣區」廢物資源一體化 議員支持冀達致雙嬴合作模式

2024-05-30 09:52

政府正積極推動將垃圾「轉廢為能」。資料圖片
政府正積極推動將垃圾「轉廢為能」。資料圖片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昨日表示,當局正探討整個大灣區共同處理廢物,推動「無廢灣區」概念及廢物資源一體化,本港垃圾主力會在本地處理,部分可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當資源處理,強調並非單單將垃圾送到大灣區內地城市焚化。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本港與大灣區應達致雙嬴合作模式,香港可擔當研發新技術的角色。 

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陳紹雄今早(30日)在電台節目表示,政府的政策原意,一直是想做好「轉廢為能」從源頭減廢,回收是一個較有效方法,及將來會推行生產者責任制,希望透過這些法規做到源頭減廢,包括防止過度包裝,亦希望透過宣傳教育令市民大眾養成回收習慣。他認為可回收的就應盡量回收,剩下的垃圾「今天去堆填區,明天去焚化爐」,政府一直以來這種「組合拳」做法是缺一不可。

陳紹雄認為單單燒垃圾並非辦法,應推動轉廢為能。資料圖片
陳紹雄認為單單燒垃圾並非辦法,應推動轉廢為能。資料圖片
回收是一個較有效方法減少垃圾。資料圖片
回收是一個較有效方法減少垃圾。資料圖片
黃錦輝提出大灣區固體廢物共同治理。資料圖片
黃錦輝提出大灣區固體廢物共同治理。資料圖片
轉廢為能設施《I.PARK1》將於2025年落成。資料圖片
轉廢為能設施《I.PARK1》將於2025年落成。資料圖片
全速興建中的I·PARK1,將於2025年投入服務。環境局提供
全速興建中的I·PARK1,將於2025年投入服務。環境局提供

他又指, 在處理廢物的部分上,大灣區城市一直提倡「無廢城市」,現時香港連同大灣區一同合作,就推動到「無廢灣區」的概念。他認為焚化爐是有需要的,但燒垃圾並非辦法,最重要是市民「用少啲物料,扔少啲垃圾,加上回收,減低堆填區及焚化爐的需求」,可回收物的數量不少,但回收後如何處理及將其「轉廢為能」,如紙張及膠樽可循環再造,但香港缺乏土地及規模化效應。

所以陳紹雄認為,可以先利用大灣區現有設施將一部分垃圾焚化,最重要是回收物循環再造,在大灣區有企業、工業及地方可做,達到規模化效應,反而香港的角色適宜做研發新技術,再由灣區做回收後物料生產。

至於是否全部垃圾運回大灣區其他城市處理,陳紹雄指涉及的法律、法規及過程均相當複雜,仍在討論中,預期政府與大灣區商討時會有一籃子方案,及應用開放態度處理,要達致雙嬴,「不能放軟手腳唔做」,香港能處理就盡量做,剩下的就考慮經濟效益、規模效應及雙嬴合作模式。他指一連串問題都需要時間討論,政府現時多條腿走路,任何方法都要試,包括生產者責任制,都是一個很重要的源頭減廢。同時香港地少人多,處理廢物應朝高產值方向發展,例如研發新技術、新材料,提高廢物回收效率。

黃錦輝:首要內地廢物入境規限要鬆綁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早前在兩會期間,提出大灣區固體廢物共同治理的提案。他今早在同一節目上指,大灣區9個內地城市均為「無廢城市」試點城市,均設有生活垃圾焚化爐,而國家在廢物分類及回收做得很好,固體垃圾減少了,將來可能會多出焚化剩餘量,可以吸納香港等城市的生活垃圾。大灣區規劃時可考慮做統籌,在灣區內有焚化空間可生產能量,可將垃圾運過去,當他們生產能量後又傳去不同地方。

不過,他認為首要解決的是每個城市垃圾量不同,規劃時間表亦不同,大家需要配合,如興建焚化爐的步伐不一;其次是國家有規限24種廢物不能入境,所以要先鬆綁,才能落實。

---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