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依︱多數長者用盡1萬元上限 有個案需70、80小時服務 機構冀增額應對

2024-07-31 07:40

老有所依︱多數長者用盡1萬元上限 有個案需70、80小時服務 機構冀增額應對
老有所依︱多數長者用盡1萬元上限 有個案需70、80小時服務 機構冀增額應對

人口老化也使社區券杯水車薪,和悅會高級營運經理李湘微指,推算20年後本港每三人便有一個65歲老人,「社區券明年增至1.2萬張,但面對數百萬長者人口,仍需努力。」她說,不少長者現用盡約1萬元上限,單計使用復康助理、護理員等,金額只能買約40小時服務;若要用治療師,只能買約10.75小時服務。「老人家護理最基本是協助沖涼及換尿片等,且要持續做復康運動保持活動能力,才能留在社區生活,以每次做2小時護理及復康計,隔日使用已幾乎用盡,遑論再用社區券做專業治療。」

不少長者羞於承認自身問題

李湘微續指,評估長者能否使用社區券,主要視乎其自理能力,惟部分患認知退化人士,交談時仍「有紋有路」;不少長者亦羞於承認有失禁等問題,在看醫生時會「扮無嘢」,令有需要者亦被評為不合資格。李建議,未來評估時應加入家人環節,「始終家人最了解長者每日實際作息。」

富英指,臥床時連飲水也怕,現在通過多做運動,自理能力已大大恢復。(鍾健華攝)
富英指,臥床時連飲水也怕,現在通過多做運動,自理能力已大大恢復。(鍾健華攝)
何德金指,現時堅持做行路訓練,冀能助腿腳恢復。(脫芷晴攝)
何德金指,現時堅持做行路訓練,冀能助腿腳恢復。(脫芷晴攝)
何德金指,現時堅持做行路訓練,冀能助腿腳恢復。(脫芷晴攝)
何德金指,現時堅持做行路訓練,冀能助腿腳恢復。(脫芷晴攝)
除上門服務,有機構也支援用社區券做社交、運動訓練,延緩長者退化。圖為和悅會。(脫芷晴攝)
除上門服務,有機構也支援用社區券做社交、運動訓練,延緩長者退化。圖為和悅會。(脫芷晴攝)
李湘微指,長者人口不斷增長,未來20年或每三人有一人年達65歲,照顧需求勢增。(脫芷晴攝)
李湘微指,長者人口不斷增長,未來20年或每三人有一人年達65歲,照顧需求勢增。(脫芷晴攝)

獨居與否影響服務派送優次

明愛梨木樹長者中心安老服務註冊社工陳佩詩補充,社區券仍要加強宣傳,「有長者心儀某些機構服務,一度不肯排社區券,經解說後才知好多地方可用。」另她指出,獨居與否也會影響服務派送的優次,不少長者因同住子女忙於工作,又未能使用所需服務,而未被足夠關顧。有個案是夫婦中僅一人合資格,令太太要在物理治療師上門治療丈夫時,偷師詢問復康意見,冀可擴大評估門檻。

有助延長長者繼續留在社區

長者安居協會管家易服務主管許嘉豪指,恒常化後需求即大增六成,「一來新制允許用家同用2間機構服務;二來不少機構人手緊張,未能完全滿足用家需求,令用戶流向我們。」他指社區券不能取代院舍護理,但可延長長者留在社區時間,「過去長者出現衰弱,如要用拐杖、輪椅,家人已會考慮送去院舍。」他又謂不少長者用盡每月上限,最誇張個案是自費「補鐘」月買70至80小時服務,「主因是子女要上班,無法留家照顧,但亦不想老人家人入院舍,既然有社區券補貼,不妨多買時數。」

社署指,2024/25年度社區券數量已增至1.1萬張,2025/26年會再增至1.2萬張;計劃涉及全年總開支約9億元。現時社區券認可服務單位達274個,較去年6月底的261個增加約5%。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