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女曾沉迷網遊 攜2000元來港打拼 從美甲師到做老闆「人窮就沒空間想失敗」
2024-08-04 06:00
深港通關以來,越來越多內地人選擇留港工作,但物價、租房、語言等問題都成為港漂前行的阻礙。2008年就從廣東湛江來到香港打拼的Windy告訴《星島頭條》記者,自己於23歲時帶著母親給的2,000港元來港,「沒想到一待就是16年」。她在美甲行業裏發展了十多年後,如今變成一名物業公司老闆。她說自己從來沒有空間去想失敗這事情,「 因為一個人窮到一定程度時,不會想太多負面東西,我總是跟自己說,『一定要成功,不能失敗!』」
第一份工作薪資6000元 一半拿來交房租
Windy介紹道,過去在湛江時,自己不喜歡讀書,經常玩網上遊戲,後來她母親認為她待在太舒適的環境,對成長幫助不大,於是給了她2,000元,把她送到香港,「 我來到香港要為生活打拼,好像重生了,找到了自己的奮鬥目標,現在回想覺得很感恩。」
剛來香港時,她通過商場外面貼的招聘信息,找到了一份人工6,000多元的美甲工作,「屬於比較少的,美甲師那個時候一般都有一萬五六了。」那時她同香港的親戚一起住在一間約60呎的套房裏,房租大概3,000多元;除房租外,當時她還要花錢在美甲學院進修,考美甲相關證書,「我覺得那時候每個月真的很凄慘,沒甚麽錢。」不夠錢的時候她會找親戚借一點生活費,等到月底出糧再還給他們。剛來香港的前幾年,她稱自己完全沒有休息過,每天都在工作和去美甲學院讀書,晚上回來已經11至12點了,洗完澡后就躲在廁所後面做美甲功課,「我可以説是沒有生活的。」
開設美甲店 高峰期收入達5萬元
Windy稱自己剛開始工作時,美甲技術不夠好,經常遭到顧客投訴,但她將此化為學習動力。在做了半年學徒後,她升級為初級美甲師,之後不斷考國際美甲相關證書,2009年開始去美甲學院當初級助理,2010年轉正後,人工達到了1.7萬元。之後,她參加了很多美甲比賽,獲得了多個本地及海外比賽獎項。直到升為美甲學院導師時,她的生活才得到改善。
自2012年起,她開始經營自己的美甲店,最開始只花2,000元租了一個桌子,有客人就來做;逐漸客人多了就轉向租一間小房,租金大概4,000至5,000元;隨美甲店越做越大,她花了1萬多元租了一整間房,於2013年開設Windy Nail,但空間太大了自己用不了,她就將其分租給美容師,這也為她後來轉行埋下了創業的種子。她指出最高峰時,一天能服務7至8個客人,收入大概4至5萬元。她稱,現在仍會參與一些美甲國際比賽的評判,且會給一些美甲學院寫課程。同時,她還在香港教育大學進修,主攻教育培訓專業。
轉行做租務 已擁有超300個地產代理
作為一名港漂,Windy一直覺得擁有自己的房子比較有安全感。2016年,她靠家人借給自己的錢買了一個車位,一年多的時間就賺了一倍。「當時買進來時40萬左右,賣出去時80萬,就有錢買房啦」。2018年,她花300多萬元買下了約200呎的房子,之後發現「原來物業有這麽多不同投資渠道」,同時又深知内地人在香港租屋困難,她便開始轉行做租務。她一舉關掉美甲店,全心投入到地產事業,「因為投入不是很多,我就也不是很害怕,不就是投入點時間嘛,不行就從頭來過嘛!」
Windy指出,最開始沒有團隊幫忙,當年的渠道就是地產經紀。她稱自己每天早上七點出門吃早餐,接著去找地產經紀,晚上12點多才回家,「每天都是這樣不斷的去看,只有每天不斷看房,才知道哪個區比較好租」。據她介紹,當時接手的第一單租回來是6,000多元,租出去大概一萬多。僅一年時間,她便由擁有第一個物業,發展到開辦公司投資房地產和營運分租管理。2019年,她創立了物業公司,主要針對内地或國外來到香港讀書的學生、移民香港人士等。到現在,Windy背後已經積累了超300個地產經紀。
深知來港租房難 提供一對一管家服務
對於來港租房難題,Windy指出七八月一直都是旺季期,市面租房平均漲了5%至10%。此外,很多房東會要求學生租房要年付,這對學生來說負擔比較重;她還指出,近期出現了一些租房騙案,有冒充中介收了定金就跑路等,都是來港租房人士一大阻礙。
她表示自己會提供月付;還有一對一管家服務,會建一個專屬服務群組幫助來港人士解決一些問題,如忘帶鑰匙的情況,管家就會送過去等;顧客搬入時,會提供床上用品,包括床單、被單、枕頭、枕頭套等,還會包水電煤費用,減輕來港人士負擔;同時每週都會提供免費清潔公共區域的服務。至於找房標準,她稱會選擇離港鐵站走路5分鐘內的房源,一定要有保安和電梯;整個單位面積是600至700呎,裝修以簡約為主,同時還會注意甲醛問題,所用的都是0甲醛物料。
她表示,自己會不停地設立目標,「當我完成一個目標,就是另一個目標的開始。」現在她的目標是能找到一棟一棟的住宅,往酒店方向發展。説起未來,她稱「最希望未來的公司可以上市。」同時,她希望能多賺錢,未來能投身於公益事業。
記者:付佳琪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