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兩名患者一人腫瘤消除 Histotripsy技術可望拓展至兒童癌症
2024-09-05 09:00
本港首2名肝癌患者已在上周四於瑪麗醫院完成Histotripsy治療。據了解,兩人均已出院,治療效果滿意及理想。消息指,當中一名病人達到「腫瘤消除」,另一人的病情得而受控,可以繼續等候作移植。
翻查資料,上述2名患者分別用了9分鐘和14分鐘接受治療,完成治療當晚已可進食,當中一人正在肝移植的輪候名冊上。連同李嘉誠基金會,兩間醫學院及瑪麗醫院基金會,現時治療總名額已達50個;當中有30個名額會在瑪麗醫院進行治療。
消息又指,今日(5日)會再為2名患者進行Histotripsy治療,預計下周也再有2名病人將排定作治療。
至於瑪麗醫院是否已將周四列為固定治療日,據悉治療有時會安排在周一進行。
儀器生產商「HistoSonics」行政總裁MikeBlue接受《星島》專訪指,Histotripsy技術可望拓展至治療兒童癌症,亦「非常有動力」開展研究,美國聖猶達兒童研究醫院(St.JudeChildren'sResearchHospital)已購入系統,正計劃合作進行兒科腫瘤研究,肝癌會是第一步,「事實上我們的技術也是從兒科開始。當年密西根大學的兒童心臟科專家冀以非入侵性方式,在小兒心房中膈打一個針孔大小的洞。徐蓁教授團隊在2001年達成後,便開始探討能否亦用於癌症。」
Mike透露,團隊亦正提升系統的軟硬體,包括建設更大的「氣泡雲」(bubblecloud),冀將治療時間減少一半,「針對單一腫瘤,目標是壓縮至10分鐘內完成大部分程序。」他又指,在美國已開展同時治療5至10個肝臟腫瘤,僅需約1小時,「若做入侵性手術,動輒需全日。」
對會否將人工智能(AI)融入系統,Mike指現時未將機械學習融入臨床應用中,亦非當前系統設計的一部分,但絕對是未來方向,尤其當全球數據臨床匯集後,沒理由不能用於幫醫生作治療決策。他續指,現時系統要求操作的醫護人員了解影像診斷、超聲波成像,或能使用電腦掃描(CT)和磁力共振掃描(MRI)識別腫瘤,通常只需培訓1日,「當醫生決定治療區域,其他步驟均是自動化,醫生揶揄這甚至不是單手手術,除觀察外幾乎無事可做。」
喪父之痛成動力減病人苦楚
專注推動「無創治癌」,動力亦來自切膚之痛。Mike指父親因胰臟癌飽受近1年折磨後離世,「癌症引發的痛楚足以讓他願意前往世上任何地方,付出任何金額接受治療。」他指,癌症不僅影響個人,亦會折射至患者整個家庭,包括影響照顧者的生活,甚至失去生產力,「像我的母親、我的家族亦深受影響。」而無創治療正可解病人苦楚,他指不少肝癌患者向醫生查詢能否再接受另一次Histotripsy療程,形容是「很瘋狂的」,「不論Y90微粒選擇性內放射治療、一般放射治療,抑或手術治療,從來沒有病人會說『Ilikeanotheroneofthose』(想再來一次)。」
對選擇香港作為亞洲首個引入地區,MikeBlue坦言源於李嘉誠基金會的善意捐贈,亦想藉機在港尋找學術、金融等合作夥伴。對港府正致力推動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在大灣區內也有「港澳藥械通」等政策優待,會否以香港為跳板進入內地,Mike指作為發展初期企業,最重視「速度」,包括進入巿場及為患者提供治療速度,故目標是和能協助公司提速的政府及地區合作,比如今次獲基金會支持,樂意繼續擴大在港業務,「至於在中國及亞洲區能否持續發展,由當地有否增加設備使用及投資的機會主導。」
HistoSonics亦於今年8月底完成D輪融資,獲超額認購約1.02億美元(折合約7.95億港元),投資人包括強生的策略性創投部門「強生創新」(JJDC)、美國風險投資公司「AmzakHealth」等。Mike相信,資金最少足以應付公司未來3年,有助加速「突破界限」,「包括加速前列腺領域相關的研究。」
儀器細小可適應任何手術室美國醫院3年可回本
Mike提及,因Histotripsy系統屬可移動式設計,可配置至任何手術室,且不涉入侵性程序,原則上毋須在無菌空間進行,可望減省醫院成本。他以體外放射治療系統為例,因儀器使用高能量X光射線,動輒要花費數萬至數億美元建造掩體,以防輻射外洩;亦要妥善放置,免建築物因儀器重量倒塌。
醫療機構也可更快「回本」。Mike以美國為例,若屬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病人,以Histotripsy治療肝癌的平均付款率(paymentrate)是1.75萬美元(約13.6萬港元),「若每月有數名病人,便可在少於3年內獲得投資回報。若問外科醫生,每月可治療者必多於2、3人。」他形容,新系統有很好的投資回報期,也是公司在巿場上的優勢,「有些醫院或不幸地花了大錢興建質子治療設施,但我們一次又一次聽到在財務上是不可行的。」
記者:脫芷晴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