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智慧體育設施未普及 辦虛擬比賽增誘因 寓鍛煉於遊戲 創新科技助全民運動

2024-11-28 08:00

本地初創公司研互動體感遊戲,增加運動趣味。 GOFA提供
本地初創公司研互動體感遊戲,增加運動趣味。 GOFA提供

《智創運動科技系列》之 普及篇

後疫情時代人人注重健康,惟研究發現本港在學及在職青年運動量偏低,面對人口老化帶來沉重醫療負擔的挑戰,更顯推動全民運動的重要性。綜觀其他亞洲地區,供公眾使用的智慧體育設施已甚為普及,惟本港仍處起步階段。為鼓勵大眾以安全方式鍛煉身體,本地初創公司和學界研發偵測運動姿勢的智能科技,添加遊戲和競賽元素,增加運動趣味;有業界人士指,虛擬體育門檻低,適合地少人多的香港,未來可考慮舉辦相關賽事,吸引公眾參與,並為新世代建立運動基因,走上健康大道。

本港每年舉辦全民運動日,鼓勵市民恆常參與體育活動。
本港每年舉辦全民運動日,鼓勵市民恆常參與體育活動。

經歷疫情洗禮,不少港人愛上運動,由踏單車、跑步到瑜伽,然而衞生署《2020-2022人口健康調查報告書》發現,約25%成年人體能活動時間不達標,而缺乏運動正是心臟病、腦血管病、糖尿病、過胖及高血壓等慢性病的主要高危因素之一;最新數據亦顯示,香港人口持續高齡化,統計處推算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將由2021年20.5%增至2046年36%,即由現時每5人中有1人是65歲及以上,增至每3人中有1人,屆時公營醫療開支更形龐大。

料每年減少50億醫療開支

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高級講師及副系主任雷雄德關注,市民長期缺乏運動引發的健康問題,勢加重公營醫療負擔。他引用歐洲及美國醫學會文獻指,推動全民運動,尤其是基層普及運動,每年可減少約2%至5%的醫療開支,保守估計可降低40至50億元以上的本港醫療開支。

綜觀其他亞洲地區,部分已採用智慧體育設施以推展全民運動。其中內地早在2019年公布的《體育強國建設綱要》,說明要利用嶄新資訊科技,建設智能健身徑及體育園。其後印發的《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亦明確提出要提供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務,支持開展智能健身、雲賽事、虛擬運動等新興運動。

內地多市設立智慧跑道,可實時採集運動數據。
內地多市設立智慧跑道,可實時採集運動數據。

具體例子是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等多地的智慧跑道,市民可實時獲取溫度及天氣報告等數據,以及專業的跑步指示,連接後更可在手機或其他穿戴式裝置上,獲取跑步速度及休息時間等建議;南昌贛江市民公園的智慧跑道,能自動記錄跑者的步數、速度;瀋陽市的公園安裝了智能太空漫步機、劃船訓練器等,能實時播放運動數據,並提供可視化的教學。

讓市民接觸多種運動增趣味

該類設施在港尚未普及,參考康文署網站,目前僅深水埗及圓洲角體育館的健身室有裝設電子虛擬單車,並在各區設具備體脂機的自我體質測試站。康文署稱,將於2024至2025年度在維多利亞公園、海輝道海濱公園等4個遊樂場,嘗試引入智能健身設施,讓市民存取個人運動數據等資訊,方便管理個人健康及增加運動樂趣,盼鼓勵市民恆常運動。

有業界人士坦言,本港人口密度高,但土地和資源有限,難如內地般大規模興建或擴建智慧公園,發展電子虛擬運動或是出路。他強調,虛擬運動更像遊戲,但基於真實運動而設計,確保鍛煉效果,市民可安全地嘗試在港較難接觸的運動類別,例如滑雪、賽艇等,「低成本、低門檻,既是運動,也是娛樂,更容易增加市民的興趣。」

 GOFA運用動態識別系統,即時為用家提供個人化訓練。 GOFA及Bupa提供
GOFA運用動態識別系統,即時為用家提供個人化訓練。 GOFA及Bupa提供

本港初創公司GF Lab(GOFA)推出健身和體感遊戲的應用程式,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鍾繼業指,前者透過人工智能(AI)和機器學習,運用動態識別系統與3D姿態識別技術,即時為用家提供個人化訓練;後者將運動樂趣融入日常生活,利用遊戲和與親友互動的元素,提升參與運動的積極性。

該公司亦與香港體適能總會合作,推出針對長者的體感遊戲,並以香港地標作遊戲背景;長者在熒幕前做指定動作,訓練協調,加上競賽元素,讓運動增添趣味。

結合AI數據監測用家動態

另一初創公司ATTA Technologies研發了結合AI的「數據教練」,用於訓練籃球、足球、跳繩和拳擊等運動,獲部分本地學校和健身室採用。

此外,由香港大學運動人工智能實驗室研發的流動應用程式RoboCoach,通過鏡頭偵測12項體適能運動的動作,包括深蹲、開合跳、高抬腿等,利用AI分析使用者的骨架和肢體動作,配合教育局的體適能獎勵計劃,統計學生的體適能次數及表現。

以香港為起點的亞洲體育科技發展協會,亦將智慧體育推廣至校園,以AI識別學生的運動動作,並將歷史場景融入智能場景,一眾本地學生更曾與內地溫州市學生連線,進行「數字跳繩比賽」,以運動會友,同時學習中華文化。

另一業界人士提到,台灣和內地均有舉辦虛擬運動賽事,本港亦可主動舉辦相關賽事,讓市民更有動力做運動。翻查資料,台灣桃園市政府今年舉辦單車、跑步和划艇的虛擬三項運動賽,供公眾免費報名參加,還設抽獎活動,不論成績,在預賽完賽次數越多,中獎機率越高,藉此鼓勵市民積極參與。

台灣今年首辦虛擬三項運動賽。
台灣今年首辦虛擬三項運動賽。

至於內地,上海虛擬體育公開賽包括虛擬單車、高爾夫、賽車、滑雪等項目,總獎金超過100萬元人民幣。主辦單位接受傳媒訪問指,虛擬賽事的參賽成本低、覆蓋面廣、賽季的時間長、互動方式豐富,盼以虛擬體育為傳統體育賦能,讓參加者建立運動習慣。

實際上,今屆奧運賽會亦曾辦線上全民馬拉松比賽,讓全球4萬多名市民體驗於巴黎街頭跑步,而線上馬拉松覆蓋全球各時區,支援16種語言,成為另類體壇盛事。

政府去年公布的《全港社區體質調查》發現,逾半市民體能活動量不足,當中66.3%的兒童和50.7%的青少年未達到世界衞生組織所建議,每星期平均每天進行60分鐘或以上中度至高強度體能活動的體能活動水平。雷雄德相信,從兒童及青少年階段建立健康運動概念,有助播下健康種子,助新一代培養運動習慣,長遠減少患慢性病風險。

理大體育科技研究院其中一項研究是「太極健身跑」。 理大提供
理大體育科技研究院其中一項研究是「太極健身跑」。 理大提供

院校研「太極健身跑」 調節速度「陰陽」狀態

有院校研究「太極健身跑」,以維持心率為目標,盼助市民建立跑步習慣。

理大體育科技研究院的「太極健身跑」研究計劃,通過調節跑步的方式,由速度較慢、心率較低的「極陰」狀態,平穩地提升至速度較快、心率較高的「極陽」狀態,回歸至「極陰」狀態,讓身體維持在舒服的目標心率。研究院院長張明教授也有「試跑」,他說,本身患有高血壓,連100米都跑不了,以「太極跑」跑一年半後,現時可跑3至4公里,其後血壓會短暫降低。

張指,研究院長遠希望建立人體的大數據庫,通過科技快速掃瞄得到人體特徵,提出潛在問題,再作後續處理。他續指,「運動處方」的概念在內地和外國已推行,通過運動而非服藥解決健康問題,「所以我們在研究不同運動對人體的影響,正確做運動能否改進慢性疾病,以及找出適合作為處方的運動。」

虛擬運動賽能降低運動受傷風險,圖為本月舉行的虛擬跆拳道世界錦標賽。
虛擬運動賽能降低運動受傷風險,圖為本月舉行的虛擬跆拳道世界錦標賽。

體育科學位需求大 院校增課程注新血

早前聯招出現36人爭逐1體育康樂學科席位的情況,反映本地對體育相關學科的需求。有院校將加開體育科技課程,盼為本港注入新血,推動運動科技普及化。

本年度有17間院校開辦39項體育運動相關課程,學友社學生輔導顧問吳寶城指,當中以教大的「運動科學及教練榮譽理學士」課程爭持最激烈,聯招改選後出現36人爭一學位情況。他稱,過去體育學科出路多是教師或教練,近年各院校增加工商管理、運動復康治療及運動科學等項目,反映大專院校看到社會需要。

理大體育科技研究院院長張明坦言,本港體育相關學科受歡迎,但科技範疇的人才相對不足,該校明年將開辦體育科技與管理理學碩士學位,必修課程包括體育人工智能與數據分析,並在現有生物醫學工程學學位課程,增設體育科技的專修領域,盼為香港和國際體壇輸送更多專業人才。

每日雜誌組

《智創運動科技系列》

競賽篇:每日雜誌 |全面提升技術表現 劍指洛杉磯奧運 「科技+體育」突破極限 專家研奪牌秘密武器

產業篇:每日雜誌|生態未成熟市場細 促跨界合作訂長策 研究成果落地難 運動科技初企「候場」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