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男釣「編碼」魚怕不能吃 網民:有人論文沒有了
2024-12-09 12:54
11月25日,一位來自浙江台州的網友在社交媒體求助,他在大陳島釣到一條戴「編碼」標籤的黑鯛魚。他好奇這條魚能不能吃,並附上圖片。該魚的背鰭末端掛著一個粉紅色的標籤,寫著「浙海研C50」。事件引發網民討論,有人笑稱:「你把別人的論文釣上來了。」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回應事件指,這其實是某研究的一部分,釣獲者可透過標籤上的電話聯繫他們,證實有關資訊後可獲奬勵。
真身為研究所放流魚
內媒潮新聞及《中國青年報》報道,該網友的帖文引起網民注意,其中有網友認出這是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放流的魚,「這是我老公單位的」,「就是做捕撈資源調查,估算海洋資源數據」。
相關新聞:浙江義勇魚販不顧水產死活 來回潑一噸水助救火
研究所項目負責人徐主任表示,他們正在進行研究黑鯛魚的項目,該魚是國家重要海水經濟魚的一種,研究是為了以後的水產養殖。據悉,涉事黑鯛魚在10月初放流,「我們有好幾個項目在放,大概放了幾萬條」。
徐主任說:「確實是我們增殖放流時投放的魚苗,大家如果捕撈到,可以透過標籤上的電話聯繫我們。」他指,近年漁業資源逐漸衰退,因此此研究所每年會進行大規模魚苗增殖放流,並會標記魚苗。
「戴編碼」3大目的
徐主任表示,標記魚苗有3大目的。首先是了解牠的生長情況,從放流到捕撈上來時,經過多久時間,增加多少體重;其次是觀察牠的洄游路線,例如他們在舟山海域放魚苗,後來在溫州捕獲,可說明牠往偏西南方移動;最後是統計回捕數量,計算有多少魚被甚麽網具捕撈,計算回捕率。
徐主任補充,如果民眾釣獲有標記的魚,與他們聯繫後,可以用紙條記下捕撈時間、地點和工具;另外把魚裝進塑膠袋,凍在冰箱裡。後續會有工作人員上門領魚,「我們也會適當地獎勵,原則是不讓捕撈者吃虧。」
截至目前,研究所已經接到約200個電話。徐主任指,進行回捕統計時,研究所需要藉助公眾的力量,才能了解更全面的資訊。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