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醫學院冀創3D資料庫 助早發現骨質疏鬆症患者

2018-11-27 13:49

醫學院亦正收集更多臨床數據,為訂立亞洲首個「3D骨質量標準值」資料庫作準備。
醫學院亦正收集更多臨床數據,為訂立亞洲首個「3D骨質量標準值」資料庫作準備。

中大醫學院數年前引入3D骨質檢測儀器,以不同角度分析病人骨質密度,讓醫生作更準確診斷,醫學院亦正收集更多臨床數據,為訂立亞洲首個「3D骨質量標準值」資料庫作準備。中大醫學院骨質量健康評定中心主任秦嶺指,現時只得西方國家的3D資料庫,但香港跟西方國家環境及人體結構有別,未能完全適用,創立香港資料庫後,有助制定骨質合格標準,及早發現骨質疏鬆症患者並預防骨折。

本港人口老化問題越趨明顯,現時65歲或以上人口佔整體一成六,到2066年比例會升至三分一,而骨質疏鬆乃退化病,容易使老人家骨折。香港每年就有1.5萬宗因骨質疏鬆而引致的骨折,佔病牀使用率第4位高病症,亦有一成七病人因骨折併發症,如:感染、發炎等死亡。

有見及此,中大醫學院數年前引入3D骨質檢測儀器,希望成立「3D骨質量標準值」資料庫,醫學院骨質量健康評定中心主任秦嶺表示,成立資料庫目的為建立屬於亞洲人的骨質強度標準,能夠區分高、中、低,使檢查的人士更能得悉身體狀況,使骨質較弱人士及早預防。

他續指,現時已有2D資料庫,但3D資料庫只得西方國家一套標準,但香港跟他們的人體結構、生活習慣、地理環境不盡一樣,難以搬字過紙套用,故擁有亞洲標準對未來研究及診斷有龐大意義。醫學院2015至2017年間,已收集逾千名健康市民的骨質數據,未來1至2年仍要收集更多資料,才能制定資料庫及評定骨質強弱標準。

秦嶺補充,香港以往用2D檢查病人骨質時,曾以新加坡資料庫作藍本,但最終仍然建立了中國婦女的2D資料庫,因為生活方式及地理較相近地方的資料更適用、準確。

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榮休教授鄭振耀稱,3D骨質檢測儀器能解構骨質中的皮質骨及鬆質骨,能獨立分析每個位置的強弱程度,但2D儀器會把不同位置的數據平均化,數字因此拉上補下,模糊病情。

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老人科教授郭志銳指,以2D檢查患上類風濕關節炎的年輕人,一般都顯示他們未遲骨質疏鬆階段,但若以3D檢查,便發現他們骨的質素跟同齡人士相差甚遠,3D技術適合此類病人使用。他又建議,部份老人家2D檢查後,骨質合格密度「擲界」,亦應作3D詳細檢查。

中大副校長張妙清早前亦因骨質疏鬆導致骨折,成為威爾斯親王醫院病人。她表示,自己也誤以為上年紀後應「少肉多菜」,但原來會欠缺蛋白質影響肌肉增生,故她呼籲大眾,應均衡飲食、時常運動及曬太陽吸收維他命D等保持骨質健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