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 X DALLOYAU「中法文化盛薈」下午茶|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 中法文化與美食對話
2025-01-16 00:00
十七、八世紀是世界史上一個承先啟後的黃金時代,中國正值清代康雍乾鼎盛時期,法國為路易十四至路易十六掌權之際,紫禁城和凡爾賽宮分別作為兩國宮廷的行政、生活和藝術中心,遙遙相距,對彼此充滿好奇。當時,透過穿梭兩地的法國傳教士為橋樑,中法兩國展開了由文化工藝到科學技術的廣泛交流,為後世帶來了精彩多姿的文化傳承及有趣故事。
適逢去年中法建交60周年及中法文化旅遊年,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於去年年末帶來全新專題展覽《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精選近150件來自故宮博物院及凡爾賽宮收藏的珍貴文物,展開關於科學技術、工藝、文化藝術、哲學思想等領域的「對談」。與此同時,展覽夥拍法國著名糕點世家DALLOYAU跨界合作,推出「中法文化盛薈」下午茶,將兩國瑰麗的宮廷文化融入精緻法式美點中,帶來一場中法藝術交流與味覺的豐盛下午茶。
跨越時空 創意茶點藝術
1685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派遣耶穌會士作為「國王數學家」前往中國,受到當時的康熙皇帝熱情款待,由此展開了兩國宮廷間的深入交流,法國為清朝帶來各類科學儀器及工藝、建築等知識,清廷也給耶穌會士帶回了令法國宮廷上下趨之若鶩的陶瓷與紡織等工藝。
走進香港故宮博物院現正舉辦的《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展,每件展品都訴說着這段中法間三百多年前的交流和互動,包括路易十四送給康熙、再於乾隆時期加入中國陶瓷工藝的西洋鐘;由法國製造的金胎畫琺瑯菊花紋壺,包含着「中國訂製、法國製造」的工藝交流故事;法國宮廷特別收藏、當今已知唯一一件路易十五擁有的中國瓷器香水噴泉;還有由西方畫師操刀的乾隆帝瓷板像,據說當年路易十六特別將其收藏於凡爾賽宮的書房內,畫像帶有濃厚的西方色彩,俱值得一一細味。
三百年前的中法宮廷交流,同時促成了今天另一場美食盛會的交流——展覽夥拍法國著名糕點世家DALLOYAU跨界合作,推出「中法文化盛薈」下午茶。DALLOYAU為法國唯一一家自1682年起為凡爾賽宮王室貴族提供甜點的美食世家,由Charles Dalloyau獲路易十四封為御廚起,家族數代均為宮廷擔任掌膳,見證着法式宮廷美食的變化及傳承。DALLOYAU董事總經理陳馬木蘭(MIchelle Ma)指,今次合作既難得也趣味無窮,「DALLOYAU甜品本身有着很高的藝術成分,帶有濃厚的法國宮廷文化色彩,今次有幸將中法藝術融入法式美食中,讓人們在看展覽之餘,又能品嘗到與兩地宮廷文化相關的美食,是很可貴的聯乘合作。」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館長吳志華(Louis Ng)對今次跨界聯乘合作同樣感到興奮,「這次展覽是一場有趣而跨越時空的歷史對談,精選了清朝盛世與路易十四至十六之間中法交流的趣味文物。」他特別提到1688年路易十四寫給康熙皇帝的一封信,「康熙講究飲食養生,路易十四亦喜歡美食,兩位都是歷史上的長壽君王,透過展覽便能感受當年中法兩地宮廷文化,包括飲食文化的互動。」
「中法文化盛薈」包含10款鹹甜美點,結合了中法宮庭藝術元素烹調,極盡視覺美感,當中如「經典法國朱古力慕絲」,由廚師巧手將朱古力做成蛋形瓷瓶,外面冰裂紋帶有東方美學,內裏注入Valrhona 70%黑朱古力慕絲,配以尖頂狀、飾以金色的朱古力瓶蓋,宛若十八世紀深受法國貴族青睞的中國瓷精品,也與展覽中來自凡爾賽宮的展品「香水噴泉」有異曲同工之妙;另一道「杞子桂花杯」外型活脫如中式陶瓷菊花碗,原是由朱古力製成,碗內填入清甜明目的杞子桂花啫喱,Michelle笑稱可以連碗一口吃進肚子。至於下午茶選用的茶包來自「香港故宮特『宮』隊」系列,每個茶包均附有博物館自家設計的明清宮廷卡通角色,甚具玩味。
《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展覽
- 日期:即日至5月4日
- 地點: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廳 9
- 網站:www.hkpm.org.hk
「中法文化盛薈」下午茶
- 供應日期:即日至5月31日
- 地點:DALLOYAU香港4家分店及法國餐廳 ÉPURE
- 網頁:www.dalloyau.hk
文:Joanne Cheuk 圖:何健勇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