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國須口惠實至 鞏氣候協議脆弱成果

2021-11-15 00:00

經過十四天馬拉松談判,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最終在妥協下達成協議,大會主席岑浩文形容取得「脆弱勝利」。部分國家和環保人士對此表示失望,惟考慮到與會成員國思慮各異,但能同意甲烷減排、停止濫伐森林、中美達成氣候宣言等,尚算有了些成果,各國須言出必行,盡快制訂加快減排行動方案,並按自身國情和承擔能力落實減排,而富國更要履行承諾,援助金和技術盡快到位,協助發展中國家減排,鞏固得來不易的氣候協議,否則最終仍是空談。

停用煤炭發電 窮國經濟難承受

原定上周五閉幕的氣候峰會,印度在最後關頭提出修訂,要求將協議文本中「逐步淘汰」燃煤發電廠及化石燃料補貼的字眼,改為「逐步減少」,逼使與會國要加時討論,在中國、伊朗和南非等發展中國家支持下,其他國家最後妥協。岑浩文在總結會議時,就協議要淡化措辭一事致歉,強調最重要是達成共識,並坦承協議僅取得「脆弱勝利」。

與會者最終接受一份折衷協議,底因有二。其一,各國對碳排放強度和何時達致碳中和有嚴重分歧。一些深受氣候暖化威脅的島國,為了生存自然支持大幅減碳,而美歐等發達國家花了逾百年時間完成工業化,產業早已過了碳達峰,現時進行能源轉型,對經濟衝擊較小,故倡議較進取的減排目標。但對以中國和印度為首的發展中國家,卻是另一回事,因它們不少仍處於工業化初階段,需要大量能源支撐經濟活動,而煤炭發電成本較便宜,所需技術較低,突然要放棄燃煤發電,改用投資龐大、技術成本高的綠能發電,既不現實,也窒礙其經濟發展。

正因為彼此經濟發展存在差距,美歐站在道德高地,以全人類福祉為由,提議劃一在二○五○年實現碳中和,是完全不顧發展中國家的國情,亦強逼對方為前者濫排的歷史責任埋單。這解釋為何中國堅持二○三○年碳達峰、二○六○年碳中和目標不變,印度則提出二○七○年碳中和的目標。

其二,富國六年前承諾由二○二○年連續五年為發展中國家每年提供一千億美元氣候資金,卻遲遲未發放,在今次協議中只承諾在未來對此議題進行對話,都是口惠而實不至。若富國咬住「逐步淘汰」燃煤發電廠條文不放,可能激化發展中國家要求將氣候資金具體發放時間表也寫進文本內,或令談判再現變數。

因此,富國在權衡利害後,即使協議文本仍有不足,但達成一份限制本世紀氣溫升幅在攝氏一點五度內的折衷協議已算成功。事實上,今次峰會取得一些成果,包括有逾百個國家達成協議在二○三○年前停止濫伐森林,並將甲烷排放量減少三成,中美更達成氣候宣言,以及各國明年提交加快減排行動方案,比《巴黎協定》所訂的目標提前三年。

資金與技術轉移 富國不容「走數」

要守住攝氏一點五度防線,各國應盡快檢視情況,並因應本身能力制訂一份新減排計畫,期望丹麥、愛爾蘭等國組成的「超越油氣聯盟」能在明年提交具體停產石油的時間表,構成壓力逼使美歐加大減排力度。同時,富國對窮國的資金和技術轉移亦應提交具體時間表,不要再畫餅充飢,讓窮國有錢和有技術進行轉型。

在各國意見分歧的背景下,要交出一份讓各國滿意的答卷是非常困難,即使這份相當脆弱的協議,已得來不易,下階段是如何將這份折衷協議大部分內容落實,不走樣,不變調,更須各國切實履行承諾,富國務必要口惠實至,否則一切都淪為空談,全人類將為此付出沉重代價!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