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D產品規管爭議 專家倡先釐清類別
2021-12-31 00:00(星島日報報道)本報今年五月三十一日率先獨家報道,大麻二酚(CBD)各類產品在本港日益流行,但可能殘留被列作違法危險藥物的四氫大麻酚(THC),有關問題引來各界關注後,警方及海關上月檢獲大批含有THC的CBD產品,事件引起社會討論CBD產品應否立法監管的問題。有大學化學系講師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政府目前對CBD未有清晰定義,建議先行釐清是屬於食物、保健產品或藥物等類別,再研究如何監管;有自行生產CBD汽水後運往美國化驗的本港商人認為,目前法例足夠規管有關產品,但亦支持當局提供化驗渠道,以保障商人不會誤墮法網,同時不反對設立註冊制度;禁毒處則透露,正與其他政府部門討論監管售賣CBD產品。
警方及海關上月三十日查獲大批含有THC的CBD產品,至少拘捕十六人,引起外界關注CBD產品安全問題,有意見認為應立法規管銷售,甚至禁止買賣所有CBD產品,熟悉相關成分的香港浸會大學理學院化學系講師何觀陞博士接受專訪時表示,本港法例一向是規管會引致上癮的藥物,例如大麻、冰毒及可卡因,但CBD上癮風險不高,而且政府對該成分的定義欠缺清晰:「屬於食物、保健產品還是藥物?」他認為當局需先行釐清,下一步才研究如何監管。
在港化驗THC成分價格高
據悉,警方及海關查獲的部分CBD產品,包裝及說明書註明不含THC,有商人疑誤墮法網,有意見認為商家應自行在本港化驗產品保障自己和消費者,但有多次化驗CBD產品經驗的何觀陞博士指目前難以實行。
何博士解釋,相關化驗其實簡單,透過「薄層色譜法」即能檢查產品是否含有CBD及THC成分,利用「紫外吸收光譜法」則可檢驗到CBD含量,但因一部光譜儀價值至少十多萬元,儲存檢驗所需的有機溶液亦有嚴格法例監管,加上CBD樣本昂貴,「價錢達到五位數字」,而且分量甚少,再者目前甚少人要求化驗CBD產品有否THC成分,導致化驗成本高昂,本港不少化驗所雖有能力進行,但因市場不大沒有提供該服務,大學亦只會基於學術用途化驗,不對外提供收費化驗服務。
各界要求監管CBD產品,商人卻持不同意見。本地汽水品牌relaz創辦人Ken表示,去年底創立品牌後,經研發團隊首創含有CBD成分的「香港製造」汽水,目前推出了香橙雲呢拿及蜜桃檸檬兩種口味,該公司為確保汽水沒有THC,不惜工本進行化驗。
本土CBD汽水送美化驗
Ken透露,運往本港工場的CBD原材料獲美國第三方化驗機構認證,確保符合本港安全標準,當工場生產CBD汽水後會再化驗,但因本港沒有化驗所專門化驗CBD,遂將汽水運往美國再度化驗,肯定沒有THC方會發售,「既要支付運費,又要處理複雜入口文件,成本增加不少,但為了消費者安全,一切都值得!」他補充,汽水包裝上註明「產品無意於診斷、治療或預防任何疾病」,產品絕對符合本港法例,嚴謹程序亦為品牌贏得口碑及利潤。
對於有意見認為CBD產品應全面禁售,Ken表示已有論文證明CBD有醫學價值,相信陸續有更多科研結果證明CBD對人體有功效,認為不應完全禁售;至於有意見指需要立法規管CBD產品,例如產品經當局指定機構化驗及進行認證登記註冊手續,以確保不含THC成分方可銷售,他認為現行法例明文禁止含有THC成分,規管非常清晰,足夠保障商家及消費者,並不需要另外立法,不過也支持當局提供相關化驗服務,以保障商人不會誤墮法網,亦有助降低營運成本,若當局要設立登記註冊制度,相關程序必須清晰,以便利營商。
禁毒處:研參考外國做法
談及警方及海關早前的執法行動,Ken說不清楚被捕行家售賣甚麼產品,不便評論,但強調事件沒有影響其公司發展,「會繼續做好自己!」
禁毒處禁毒專員羅翠薇日前接受電台訪問時透露,禁毒處正與保安局、食物及衞生局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討論,有意參考外國做法監管售賣CBD產品,細節仍在研究中。禁毒處發言人回覆本報查詢時指出,執法部門自前年起總共進行超過八十次針對入口和市面上聲稱CBD卻含有THC的產品進行執法行動,執法部門未來會繼續試買或檢取產品作測試,並對違法產品採取行動。
發言人續稱,禁毒處及衞生署今年較早前聯合發布有關CBD產品的資料文件,上載於兩個部門的網頁,提醒進口商、貿易商及市民,CBD產品可能含有THC,在進口或購買CBD產品時須謹慎,禁毒處會繼續與不同政府部門合作,透過不同渠道向社會說明關於大麻、THC和CBD產品的法例規管情況。
法例監管方面,發言人稱目前保障食物安全、消費品安全及禁止應用虛假商品說明方面的法例均對CBD產品適用,相關政策局包括食衞局及商經局會繼續密切留意CBD在國際間的規管研究和本地最新發展,研究對其食品和護膚品等產品的安全性作適當規管。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