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粵港關係深厚 總能同舟破浪前行

2022-03-07 00:00

粵港兩地血脈相連,在不同歷史時期都能維繫緊密關係。清末動工興建的「九廣鐵路」及其跨境營運見證了當時的兩地關係。在內憂外患的民國末期,港督葛量洪(Alexander Grantham)仍經常到訪廣州,兩地保持往來。新中國成立後,國家主要依託廣東處理香港事務,中央在港機構領導長期主要由廣東幹部擔任。「三趟快車」和 「東江水輸港工程」凝聚了這段期間兩地的同胞情。

內地改革開放給粵港合作提供了歷史性新機遇,香港成為廣東引進外資的重要管道。改革開放初期,珠三角投資增長迅猛,電力嚴重短缺。一九八五年,港澳中銀集團和香港合和集團組成公司,以興建—營運—轉移模式(BOT)投資興建沙角B電廠,建成兩台各三十五萬千瓦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燃煤發電機組,合同期滿後電廠設備無償移交給項目合作方深圳特區。這是當時內地首個以BOT模式經營的最大能源項目。
優勢互補 互惠互利

一九九七年香港平穩回歸,加上珠三角已出現產業轉型升級勢頭,粵港「前店後廠」合作模式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戰略性課題。董建華就任行政長官後隨即提出粵港建立一個官方溝通機制,得到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一九九八年三月香港特區政府與廣東省政府成立了「粵港合作聯席會議」,作為兩地官方正式溝通管道。二○○四年二月董建華宣布成立一個由商會和業界代表組成的「大珠三角商務委員會」,馮國經擔任主席,在粵港聯席會議框架下就促進粵港合作所需要的政策與策略開展工作。

廣東也十分重視粵港關係,這點筆者有親身體會。鑒於粵港「前店後廠」的合作模式已走到盡頭,筆者於二○○八年五月撰寫了一篇《深化粵港合作的新路向、新舉措》研究報告。報告提出了兩地深化制度與規則合作的建議。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十分重視粵港合作問題,對報告作出重要批示,明確提出要研究借鑑香港的營商規則,提升廣東營商環境。二○○八年十月二十七日廣東省港澳辦邀請筆者專程前往廣州向汪洋書記及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講述對粵港深化合作的看法。

其後,廣州市委政策研究室就如何提升營商環境開展專題研究,多次到香港調研,最後梳理出一份可操作的意見和措施。在廣東的努力下,國家發改委於二○○八年十二月頒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二○○八—二○二○年》,為粵港澳經濟一體化發展提供了藍圖;廣東省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開展的工作也有重大成果,於2015年出台了《廣東省商事登記條例》,成為我國第一部商事登記地方性法規。

二○一七年粵港攜手進入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新時期。香港在國家大力支持下形成的國際金融與商務中心將是其參與大灣區建設可發揮的最獨特的重要資源;而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將仍然是未來粵港合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謝國樑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
《香港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志》審稿專家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