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全面檢討港醫療制度

2022-06-07 00:00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本港,為醫療服務和公共衞生政策帶來前所未見的挑戰,前綫醫護人員克盡己任,值得我們尊敬。另一方面,疫情亦突出本港醫療系統不足之處,筆者認為本港疫情現時稍見緩和,政府應考慮全面檢討本港醫療制度及架構,從多方面改善本港的醫療服務,確保香港維持高水平的服務質素和持續發展。
擴大公私營醫院協作

公營醫院人手不足的問題存在已久,不論醫生、護士及各專業職系都出現斷層,醫管局需要檢討現時的薪酬福利及晉升機會,以期挽留經驗豐富的人才。除此之外,踏入數碼科技的年代,數碼醫療乃全球大勢所趨,例如遠程醫療、藥物記錄及配藥電子化、人功智能輔助疾病診斷等等,不但減低對人手的依賴,同時減輕醫護的工作負擔。

要減輕公營醫院輪候手術的壓力,建議政府擴大公私營醫院協作模式,分流部分公營醫院手術輪候者到私家醫院,縮短患者的手術輪候期,得以紓緩公私營醫療服務失衡的情況。

正所謂「病向淺中醫」,世界衞生組織多年前已強調基層醫療的重要性,基層醫療做得好,可防患於未然,自然不需要過多的專科或複雜的治療,有助減輕對醫院位和人手的壓力。雖然現時已有多區設立地區康健中心或地區康健站,但筆者認為政府應加強其功能性及做好角色定位。除了為市民提供健康推廣、評估等服務,亦可主動提供更多不同資訊,讓市民對各種疾病及服務有更深入了解,令他們毋須動輒到急症室求診,減輕公立醫院的壓力。

牙科服務方面,礙於資源問題,香港公營醫院未能提供全面及綜合性牙科服務,基層患者牙痛往往只能輪候生署免費脫牙街症服務,加上牙科醫生人手不足,香港公營牙科服務更形落後,照顧弱勢社群及殘障人士牙患需求顯得特別緊張。政府需要全面檢討牙科政策、定期檢視牙科醫生的人力評估,適當地增撥資源及人手,以應付人口老化及市民對口腔健康日漸增加的需求。
加強中醫角色 分擔病牀壓力

早前本港疫情嚴峻之時,有不少確診市民稱服用中藥後徵狀得以紓緩,再度掀起「中西醫協作」的熱議。事實上,中醫絕對可以和西醫一樣提供「家庭醫生」的角色,為市民服務。香港首間中醫院將於二○二五年落成,將更加強中醫服務在公營醫療體系的角色,長遠分擔醫管局病牀的壓力。此外,加強各階段的中醫培訓同樣非常重要,讓他們鞏固所學並不斷進步,慢慢將中醫醫學植根本港。亦建議政府鼓勵更多院校在西醫及醫學課程加入適當的中醫理論,讓學生對中西醫融合有所認知。

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公營醫院人手不足已是積存已久的問題,全面檢討香港醫療制度、擴大公私營醫院協作模式刻不容綬,期望政府重整架構成立的「醫務衞生局」,能更聚焦處理醫療的問題,盡早確立長遠目標,定下發展藍圖,規劃檢討醫療制度的時間表,讓香港市民享受更優質、更全面的醫療保障。

梁世民醫生,BBS,JP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