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憂科學尖子水平下降 優才書院倡議開辦創科中小學
2022-10-27 00:00
日前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當中提及大力推動STEAM教育,強化高小編程教育,以及在初中課程加入創科元素。早在施政報告發表前,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就向政府提交建議書,倡議在港開辦一所或多所創科中小學(STEM Academy),集中培育港產創科人才,以配合未來發展。
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校長陳偉傑,據該校20多年的教育經驗,他認為設立創科學校是本港教育出路及大勢所趨,他指校方在數年前已有開辦創科中小學的想法,過去教育局推出校舍重置計劃,校方曾以開辦類似創科學校的理由來申請,但基於各種因素而未能成功。
陳校長表示:「香港未來的定位是要建設成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我們的的新生代必須透過接受優質的科學、科技及創意教育,以保持及發揮良好的競爭力。本港實在有需要大力推動STEM教育,趕急培養科創人才。2022年,中國勞動經濟學會的報告《STEM教育與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更指出,STEM人才總量和結構不能滿足中國需求。有鑑於此,我們建議在香港成立一所或多所科創中小學(STEM Academy),以配合大灣區 和全國的教育佈局。香港科創中小學以十二年體制為架構,自小培養香港的科技人才。」
陳校長:香港需要科創學校
陳校長認為現時香港推動STEM教育存在不少問題,需要全面改革,更舉出4個問題。
- 缺乏科學科技的專科老師。
- 缺乏適當教學場地。
- 沒有一個整合而有系統配合學生思維發展的STEM課程。
- 學校課時沒有因STEM課程作加時安排。
陳校長認為要徹底解決以上問題,便要重新設計興建一間科創(STEM)學校。有時間、場地、人手去切實推行,讓學生透過動手去作實驗來發展思維能力。
施政報告 大力推動STEAM 教育
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提到在中小學大力推動 STEAM 教育。措施包括:
- 普及學習 — 在課程中加入更多創科學習元素,目標是在2024/25學年前,至少四分之三公帑資助學校於高小推行強化編程教育,以及在初中課程加入創科元素,例如人工智能
- 加強領導和統籌 — 本學年起所有公帑資助中小學須委派統籌人員,整體規劃課堂內外的 STEAM 教育;下學年起,每年舉辦或安排學生參與具質素的 STEAM 活動;及
- 提升專業培訓 — 在兩個學年內,至少四分之三公帑資助中小學需安排教師參與 STEAM 的專業培訓。
對於新施政報告中大力推動STEAM教育,陳校長表示很高興政府把STEAM教育納入首要關注項目,當中亦有不少關鍵措施,包括:人力資源及課程發展上,協助學界著力發展STEAM教育。要成功發展STEAM教育,我們認為應著眼於以下三方面:
人力資源
陳校長認為對於中小學成功發展STEAM教育,加強培訓教師人力資源至為重要。大學及教師培訓機構能有系統地培訓更多STEAM領域相關教師投入中小學STEAM教育發展。
課程規劃
課程方面,應可給與學校於課時分配及科目組成有更大彈性,學校可開設更多STEAM相關的校本科目培養學生的基礎科創能力(如:編程、科研及創意解難等),為將來中學及大學學習階段打好基礎。另外,學校亦可提供STEAM相關的資優課程供於科創能力高及具潛質的尖子參加,以獲得適切的培訓及照顧,開闊學生眼界,並提供機會參加香港、國內及世界性的高端STEAM比賽及交流,與世界科創接軌。
硬件配套
硬件配套方面,相信加快開辦或轉型部份現有學校成為科創(STEM)學校,並可於學校的基建及整體規劃上達至更佳效果。
香港科學尖子比例下降
PISA(2018),排名顯示香港學生的科學能力,下跌至第九名。科學尖子的比例亦有所下降,取得最高兩個等級的學生亦較鄰近地方,如:新加坡、台北及日本為低。香港的STEM及科創教育發展水平比其他先進國家或地區仍存在不足之處。
以優才書院為例,該校常識科減少課時,另設有科學及創意科、科技科,學生透過動手做實驗及專題研習,學習創意思考法,掌握基礎資訊科技。優才書院倡議的創科學校是以12年一貫的一條龍中小學,小學階段除了常規科目中文、英文、公民與社會科外,STEM科目包括數學、科學、科技、創意產品開發。
中學階段課程方面,提供本地中學文憑試(DSE)及國際預科文憑(IB)雙軌課程。陳校長分享,IB的解難探究精神有助學習,學生可以更早接觸創科基礎學習,如機械人技術(Robotics)、編程、AR或VR技術,甚至人工智能(AI)、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學。初中學生必修兩文三語,以及第三種語言(意、法、德、西班牙、韓或日語),並需修讀基礎數學。
陳校長期望大學及教師培訓機構能有系統地培訓更多STEAM領域相關教師投入中小學STEAM教育發展, 亦希望大專院校及商界可給與中小學學界更多支持,讓STEAM教育更能與未來人力資源及社會發展需要有更佳的接軌。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