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筆論政|反思企業社會責任的真義
2022-11-30 00:00自古以來人民最關心的莫過於衣、食、住、行,而人民一直以來的渴望就是這四件事不再困擾他們,但沒有魔法可以把這四大問題徹底解決,於是唯有靠政府作出紓困措施,略為減輕市民的生活壓力。可是「羊毛出自羊身上」,政府的錢也是納稅人的金錢,雖然補貼的確有助市民減輕負擔,但如果「加風」不止,任何補貼措施終究會失效。因此必須把握問題根本,首先應努力遏止「加風」。
豈可「奉旨」把成本轉嫁消費者
今次通脹的特色就是它是外來輸入的,並非因為香港經濟發展突飛猛進所導致,因此市民的痛感可能較一般通脹更強烈。於過去一段時間,疫情和俄烏戰事影響全球供應鏈,糧食、燃料以至各種生活必需品價格飛漲,令世界面臨嚴重通脹。香港作為開放型經濟體,無可避免受到影響。過去政府都會推出各項紓困措施,如退稅、電費和交通費補貼或其他一次性「派糖」措施,幫助市民渡過經濟寒冬。可以說,政府能幫盡幫,很多能做的紓困措施都已做過或正在進行中。筆者當然希望政府繼續推出更多紓困措施幫助市民,但現在更為逼切的問題在於大企業毫不猶豫地將成本上漲轉嫁消費者,從而令政府推出任何紓困措施的成效都會大打折扣。
現在是真正考驗企業社會責任的時候。也許對很多大企業來說,企業社會責任是與民同樂,甚至只是恒常的公關宣傳。但真正的企業社會責任是願意與市民共渡時艱,避免於經濟困難時落井下石。任何企業如要於自由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都必須在控制成本的大前提下提供優質的產品或服務,否則就會被市場淘汰。但是,如今大企業尤其是多家公共事業,只考慮它們的經營成本上升,至於加價後對市民生活造成的惡劣影響,那就是政府的事情。它們之所以說加就加,一方面反映出它們「捨我其誰」的壟斷地位,另一方面凸顯了長期處於壟斷地位,削弱了它們控制成本的創意和能力。舉例說,筆者多年前就曾向電力公司建議大力發展太陽能,可於一些不適合建屋的土地安裝太陽能板,將之改為太陽能農場。然而,在一個可以「奉旨」將燃料費升幅轉嫁市民的機制下,電力公司沒有太大誘因主動開發更多元化的能源組合,甚至變成因循政府的減排政策。事實上,很多說加就加的大企業或多或少都缺乏這種「創造性破壞」的動力。衷心希望各大企業重新思考企業社會責任的真正意義,於面對挑戰時發揮出企業家創新求變的精神,把成本轉嫁消費者作為最後一個選項,而不是第一選項。
陳克勤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