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首創粵曲APP趣學大戲

2023-04-12 00:00

梁寶華(右)指「粵曲拍和」應用程式,有助師生認識粵曲。旁為參與研發的梁智軒。
梁寶華(右)指「粵曲拍和」應用程式,有助師生認識粵曲。旁為參與研發的梁智軒。

(星島日報報道)有近500年歷史的粵劇,是中國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教育大學推出全港首個粵曲演奏應用程式「粵曲拍和」,用家可運用平板電腦彈奏《帝女花之香夭》等粵劇名曲,更可把傳統的「工尺譜」切換為五綫譜。研發團隊指,已有10所中小學運用應用程式教學,並透過模擬演奏中樂樂器,補足學校硬件的不足;團隊期望程式有助學生體驗中樂的樂趣,領悟粵曲之美。
教大粵曲傳承研究中心斥資30萬元,推出全港首個「粵曲拍和」應用程式,去年底更獲知識產權署頒發專利權。用家可根據10首內置粵劇曲譜,如經典名曲《鳳閣恩仇未了情》、《帝女花之香夭》等,或自行載入的曲譜,運用平板電腦按譜彈奏粵曲。程式亦預設26種旋律及敲擊樂器、包括二胡、琵琶、木魚等,以及5個「綫口」,方便用家自由切換樂器及音階。
10校採用 可彈《香夭》

粵曲經常被年輕一代標籤為「老派」,但研發應用程式的中心總監梁寶華表示,目前已有10所中小學的音樂科教師,運用程式授課,學生反映運用科技學粵曲富有趣味,提升學習動力,「學生都覺得用平板電腦上課較為新潮,擺脫粵曲很古老的感覺。」他亦明白學生未必對經典粵曲感興趣,故加入《三小豬》、《木蘭從軍》等內容淺白的粵曲曲譜作為教材。

為讓學生全面了解粵曲的特色,程式特別加入工尺譜顯示音鍵。梁寶華指,工尺譜屬中國音樂的傳統記譜法,音準與西樂音階略有不同,學生單靠背誦難以理解粵曲旋律,「以往依書講解工尺譜,學生很快就忘記,邊聽音樂邊學,能加深他們對工尺譜唱名的記憶。」

程式內的工尺譜,亦可切換為五綫譜,以免學生因看不懂曲譜而放棄學習粵曲。
虛擬中樂器解不足

研發團隊重視程式內樂器的音質,故大部分樂器的聲響均由樂師於錄音室中錄製,學生演奏時亦可使用控制面板,模擬演奏弦樂時的顫音或控制彈奏力度。共同參與研發的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助理教授梁智軒稱,大部分學校只有少量中樂樂器,無法完整地演奏粵曲,「應用程式讓每位學生體驗演奏各種中樂樂器,解決學校樂器不足的問題。」
研推優化自學教程

被問到會否鼓勵學生利用應用程式組成「e中樂團」,梁智軒認為未嘗不可,「學生可配合音樂創作軟件,隨時隨地自行創作樂曲或合成電子音樂」,但強調難以取代真實樂器進行粵劇演出,「真人演奏樂器能為粵曲賦上生命力,由電腦播放的音樂始終難以取代。」他透露如日後有充裕資金,將會優化應用程式的功能,例如加入教程讓學生自學中樂樂器。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