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基金會倡增中醫公私營協作 拍劇文旅結合軟銷中醫文化

2023-10-16 00:00

團結基金建議加強中西醫公私營協作,左起:夏楠、周嘉俊、林蓓茵、葉文祺、舒振慧。
團結基金建議加強中西醫公私營協作,左起:夏楠、周嘉俊、林蓓茵、葉文祺、舒振慧。

本港醫療人手持續緊缺,開拓中醫資源成新出路。民間智庫團結香港基金公共政策研究院指,疫後港人對中醫接受度顯著提升,加上中醫「治未病」概念,與港府新推動的基層醫療服務脗合,建議加強中西醫公私營協作,將中醫藥療法納入基層醫療參考概覽,並考慮將中醫加入「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慢病共治)。研究人員指,在基層醫療服務的中醫人數與西醫相若,變相使醫療人手倍增。

中醫業界指,基層醫療指南及醫健通系統現無足夠誘因令中醫師加入,希望可增加相關培訓及釐清協作流程。
考慮將中醫加入慢病共治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葉文祺指,疫後中醫角色「越來越吃重」,加上中醫醫院將於2025年落成,國家十四五規劃也有中醫藥發展元素,現在是好時機推廣。除治療層面,也要跨政策局及跨界推廣中醫藥文化,「像拍電視劇、設計結合雷生春堂、中醫藥博物館等古蹟文化景點路線等均能軟性宣傳,令中醫更入屋。」他指,中醫療效不乏研究實據支持,用藥標準有嚴格把關,需提升巿民對中醫藥認知,以突破傳統印象。

研究員周嘉俊指,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在2014年至22年期間,總求診量升近5成,至近152萬人次。去年長者醫療券的中醫服務用量,更佔整體約4成,較5年前的2成多急增。加上在基層醫療服務的註冊中醫多達7900人,與註冊西醫的8300人相若,能補充人手。惟現時逾9成中醫在私營服務,中西醫協作卻局限在醫院層面,未盡用資源,「內地的高血壓及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早有中醫元素,港府可參考在慢病共治加入。」另針對中醫「優勢病種」如痛症可加強協作,並設中醫專用醫療券推動行業發展。

另中醫基層醫療培訓亦不足,基層醫療指南只有17.7%中醫參與,用醫健通者更低至6%。香港註冊中醫學會副會長林蓓茵指,中醫現難獲病人全面病歷,加上不少人不擅用電腦,術語也待標準化,故用電子病歷者不多。同時,地區康健中心雖會轉介病人,但數量非固定,誘因不足,致中醫參與度低。林蓓茵指:「人口老化下高血壓及糖尿病更常見,針灸及藥膳可控制病況,也可紓緩水腫等併發症。若能普及中醫的基層醫療知識培訓,了解西醫用藥、程序及其他專職醫療介入流程等,有利彼此合作。」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