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急看診 轉介難詳述病情

2023-12-03 00:00

公營醫院深陷人手荒,病人輪候診症須大排長龍。
公營醫院深陷人手荒,病人輪候診症須大排長龍。

寫轉介信也有學問。濕疹關注組註冊社工黃敏兒指,濕疹的嚴重程度不如血壓等有簡明數值評估,病人也未必能清楚講述病情及病況對其生活的影響,令家庭醫生較難準確了解其嚴重程度。

香港過敏協會主席何學工指,濕疹可用「異位性皮膚炎嚴重度分數」(SCORAD)及「濕疹面積與嚴重度指數」(EASI) 等指標評估嚴重程度,但涉專科知識。另轉介信若能寫出受影響皮膚百分比、曾出現紅皮症或功能障礙,導致病人無法上班或有自殺傾向等,一般較易被定性為重症。惟家庭醫生多只有數分鐘看診,「好多轉介信只寫一句病人有皮膚問題。」
新藥定期抽血  病人「耍手擰頭」

對訂立重症的標準,衞生署回覆,一般轉介信中的醫學描述有足夠臨床背景資料,包括病情、發病時期、已接受治療及成效,曾出現的併發症等,能判別是否屬「嚴重皮膚病新症」。個別輪候者若有特別需要,會由資深護士接見評估病情。醫管局就指,無備存由普通科門診轉介至衞生署診所或公院其他專科的數據。

在皮膚科診所看病,不等同可獲最新藥物。黃敏兒指,處方免疫抑制劑等全身性藥物有機會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且要定期抽血確保肝腎無礙,大部分病人一聽見已抗拒用藥。她續指:「濕疹時好時壞,排半年才看到醫生,病情或已緩和,若病人不懂憶述發作時情況多壞,很易被當成病情穩定處理。」

對於公營系統用藥準則,醫衞局指濕疹患者會按病情獲處方不同強度外用類固醇,或非類固醇藥膏及口服止癢藥物,未能有效改善者始再考慮光照治療,或使用系統性口服藥物。另衞生署社會衞生科與醫管局自2021年起合作,識別嚴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及轉介至兩部門協作的皮膚科診所。截至今年9月已識別44人,一半已接受生物製劑治療。醫管局指,自生物製劑「度匹蘆人單抗」在2021年納入撒瑪利亞基金安全網後,至今有26人獲批。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