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義工式培訓 全民變身「防災士」

2023-12-13 00:00

世紀黑雨預告極端天氣將成常態,救援團體認為要加強社區防災韌性。
世紀黑雨預告極端天氣將成常態,救援團體認為要加強社區防災韌性。

極端天氣漸成常態,有救災團體指,增加城市韌性,及早建立防災社區,由下而上啟動全民參與機制,可望減低災害中的人命傷亡及「二次災害」發生。有民間救援團體指,留意到市民的危機意識不足,建議增加「第一應變者」培訓,提高基層互助,亦可引入外國的「防災士」義工培訓,讓全民學習應急自救方法,並於學校加強防災教育,從幼稚園開始灌輸自救意識,全面建立「韌性社區」。 

9月初超強颱風「蘇拉」襲港和其後世紀黑雨,均凸顯香港發展韌性城市的必要性。位於粉嶺坪輋的流浪動物收容所「動物義工。貓狗之家」,於黑雨後出現嚴重水浸,水深一度及腰,威脅場內200犬隻安危,義工稱當時暴雨來得急猛,亦無收到當局預警報告;專門收養老弱犬隻的大埔元嶺「老有所依動物村」,負責人洪太回憶當晚深圳排洪,局方只在排洪前16分鐘通報實在太遲,直言「搬沙包都不夠時間」,盼作檢討。

綜觀近年外國例子,當發生風災、水災或地震後,往往因供電破壞致水源污染,繼而引發大規模傳染病。紅十字會高級經理(社區備災)楊綺華(Eva)指,本港公共生一向健全,但早前黑雨中,過去極少發生水浸事故的上水石湖新村竟發生大水浸,10多間屋同受災,更有糞水穢物倒灌入屋,嚴重影響生。紅會同事事發後數日去施援,發現屋內傳出強烈異味,立刻協助清理及丟掉傢俬,幸居民未有患病不適。
港乏整合防災風險工作架構

事實上,國際間早已關注城市社區是否有足夠韌性應對極端天氣禍害。根據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UNDRR)釐定的「建構韌性城市10大要素」,當中包括「確保具備有效的防災及災害應變措施」和「加快復原重建」等。2016年理大公布「香港韌性城市建設初步評估報告」,參考有關準則評估香港的抗災能力,發現本港弱點是未能充分了解當前及未來風險、缺乏整合防災風險工作的架構,以及欠缺讓公眾和社區「由下而上」參與防災工作的機制。

該報告建議,政府應建立「防災社區」,並就加強禦災力,設立與社會對話或分享知識的機制。當時理大曾策劃在葵青區推行禦災社區的先導計劃,目標建立社會性禦災環境、增強「第一應變者」的領導能力培訓,以及分享減輕災害風險資訊的地區性網上平台等,惟因缺資金不了了之。
盼由社區做起 更具彈性

Eva認同,防災工作由社區做起可望更具彈性,舉例當社區發生火警或水浸,第一層地區應變支援正是鄰舍,簡單如即時互相通報逃生,已可大大減低災禍。她認為,推動「第一應變者」概念,可令社區上居民網絡互相支援,發揮協同效應。她指,除了提供防災、備災教育,加強個人防災及應變意識,也要為居民提供基本急救、心理急救及逃生訓練,如紅十字會曾為發生水浸事故的薄扶林村及茶果嶺村村民,提供急救訓練,以備當發生緊急事故時,隊員可肩負「第一應變者」角色作出支援,盼未來推廣至其他村落。

建設「韌性社區」有助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令社區能夠迅速復元,惟二次災害的風險也不容忽視。有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指,「二次災害」通常發生於災後0至第4日,以水災為例,若有人畜傷亡,恐致水源污染,加上蚊蟲滋生增加傳播疾病機會;若再出現公共衞生系統破壞及藥物短缺,大型傳染病一觸即發,恐加劇死亡率。該醫生指,本港基建及公共醫療系統健全,短期遇到這類禍害機會不大,但市民要懂得避開病源及污染物自保,有賴足夠的災前預防教育。

回看每逢颱風襲港皆有市民出外「追風」,香港求生組織成員Kevin指,該些市民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因為大多「追風者」接受傳媒採訪時也表明知道「追風」風險高,說明是市民的心態問題。針對公眾教育,他強調,市民也要學懂「自救」而非坐以待斃的「被救」,因為政府在防災的資源投放相對較少,不及其他地方有災害演習,但也要有一定知識補充,甚或多做運動,簡單學會游泳及踏單車等求生技能也足夠應對。
市民普遍危機意識不足

極端天氣無疑是對港人的全新挑戰,民間救援團體「香港守望者服務團」創辦人Anson指,留意到市民普遍危機意識不足,建議引入外國的「防災士」義工培訓計劃,讓全民學習應急自救方法。他指,除了天災頻仍的日本及台灣,歐美國家如英國、新西蘭及挪威等,都設有類似「防災士」的義務組織。

翻查資料,1995年日本發生釀成逾6000人死亡的阪神大地震,當地發現成功脫災的市民中,逾90%是憑藉自助和社區互助的力量,日本自此培育社區防災士。2019年,台灣引入相關制度,3年來培訓逾1.3萬名獲得認證的防災士;當地研究指,防災士能協助社區平日防災活動,災難發生時亦可在政府救援人員到達前,協助社區疏散應變,災後協助照應災民及社區重建,在村落鄉郊能發揮更大功能。

Anson認同,「防災士」由下而上的民間自救方案適用於地少人多的香港,可以提高救援效率,盼當局考慮推行「防災士」及安排培訓工作。

各界預期未來因極端天氣觸發的災害會持續加劇,發展韌性城市成為當務之急,新上任的紅十字會主席劉楚釗醫生便指,視加強社區應對緊急情況的能力為重點發展項目,未來希望透過加強公眾教育等,整體提高社區及個人抗災及應對危難能力,達致增強社區韌性的終極目標。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