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擴大回收網絡 綠在區區回收量半年升7成

2024-09-23 00:00

「綠在區區」會接收9種常見的回收物,包括廢紙、金屬、塑膠、玻璃樽、充電池、慳電膽及光管、四電一腦、小型電器和紙包飲品盒。
「綠在區區」會接收9種常見的回收物,包括廢紙、金屬、塑膠、玻璃樽、充電池、慳電膽及光管、四電一腦、小型電器和紙包飲品盒。

環保署加大力度推動全民減廢回收,目前回收網絡覆蓋全港各區超過八成人口,署方轄下的「綠在區區」回收量顯著上升,去年達2.6萬噸。單計今年7月的回收量與去年12月相比,半年內增加約7成。有已養成回收習慣的市民帶同膠樽、玻璃樽及紙張等到回收環保站回收,並透過儲積分換生活用品及食物,認為廢物回收是舉手之勞。
「綠在區區」是環保署一個服務全港的社區回收網絡,以「綠」字為概念,取諧音數字「6」為標誌。「綠在區區」會接收9種常見的回收物,包括廢紙、金屬、塑膠、玻璃樽、充電池、慳電膽及光管、四電一腦、小型電器和紙包飲品盒。而收集到的回收物經過分揀,運送至經環保署核准的下游回收商妥善處理,包括將塑料在本地循環再造。

現時「綠在區區」在全港有逾500個公共收集點,更將會增加至800個,遍布全港各區。為了解市民回收習慣,記者到位於筲箕灣的「綠在東區」視察,現場設有多個可供市民回收的回收箱,亦有電子磅方便市民計算回收物重量。前往回收的劉小姐認為回收習慣需要慢慢養成,現時有朋友到她家中聚會飲完的膠樽會先儲起,再洗乾淨送到回收站﹕「之前怕麻煩,又要洗,又怕惹螞蟻,但做了後發現原來不麻煩。」
減廢回收是大眾應有責任

帶同兒子到環保站的吳小姐表示,數年前已開始在家中儲廢物再回收,透過身體力行培養兒子從小有環保意識,希望地球「唔好咁快玩完」。

市民楊先生則指,他2、3年前起開始做回收,認為市民主動減廢回收是舉手之勞,對社會和環境的應有責任,又笑言他年長的父親都被他感染:「我鼓勵爸爸回收,可以儲分換禮物,他是老人家都願意做!」
環保站人流增 街坊變回收「常客」

政府雖暫緩推行垃圾收費,但隨着市民對減廢回收的認識和參與度大幅提升。今年7月「綠在區區」收到回收物與去年12月比較,半年間增加約7成。「綠在東區」中心主任Ronnie指,有不少家長、學校以至機構會帶同小朋友到環保回收站,學習如何進行回收分類,將環保意識承傳下一代。她指,中心職員見證着市民從開始不懂得怎樣去回收分類,到現在習慣每星期,甚至每一日都來到環保站,成為一個「常客」來做回收。

「綠在東區」環保教育主任孫小姐認為,「綠在區區」有助市民培養回收習慣,同時亦為屋苑和住宅大廈提供上門回收服務,希望能方便和鼓勵市民積極參與回收。

除了環保回收,「綠在區區」設有獎勵計劃,透過回收儲分換領禮物,提升大眾對回收參與度,例如每公斤膠樽可儲綠綠賞80積分,每150積分則可換麵食或幼鹽。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