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財務遇挑戰 創新融資不可缺

2025-01-03 00:00

香港公共運輸政策以鐵路為骨幹,當中以港鐵為核心。長期以來,港鐵除了傳統的票務收益,也可通過發展車站上蓋物業賺取收入。有意見認為,這是最大股東,亦即特區政府給予港鐵的「厚待」,反觀其他公共交通營運商卻在苦苦支撐。這種民粹聲音似乎很合理,卻經不起推敲。

港鐵2024年全年業績尚未公布,若參考去年上半年財報,雖然港鐵純利約60億元,按年增長逾4成,看似表現理想,但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疫情期間的基數太低。如果整全地看,這家上市公司其實面臨財政短缺的挑戰和考驗,逼切須要找到開源節流的新方法。

最近幾年,本港經濟生態處於急遽調整之中,這個現象在各行各業都體現出來,許多企業都在重新適應。即以港鐵為例,港人北上消費的新常態,這個打擊不可謂不大,引致港鐵去年上半年商場新訂租金跌5.7%。

至於與票務收益息息相關的總乘客量,雖回升至逾9.5億人次,但並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事實上,假如大家平日外出而又選擇乘坐港鐵,應會發現車廂內沒有疫情前那麼擁擠,背後原因當然是市民出行、消費的習慣已經大幅改變了。
市民出行習慣改變影響收益

至於支撐起港鐵業績的物業收益,雖然近年地產市道疲弱,包括東涌東站1期項目曾在2023年底流標,但受惠於疫情期間出售的數個物業收入入帳,估計3月公布的業績或會出現盈利增加的情況。然而,這是否表示港鐵的財務狀況非常理想呢?

對於上述問題,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在有收益的同時,亦有支出。首先,港鐵每年向特區政府派發逾60億股息,這本身就是支出;其次,基建是會老化的,有更新和升級的客觀需要,相關開支在2023至2027年約為650億,耗費不菲;再者,港鐵承諾積極發展的洪水橋站項目、屯門南延綫、東鐵古洞站等,耗資逾1000億。

此外,還有位處北部都會區的北環綫主線前期工程等等。上述幾組數字加起來,已經相當於港鐵1700億元市值,顯然不是微不足道的「細數」。

上述鐵路項目對香港長遠競爭力和市民福祉至關重要,部分項目甚至有利於推動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豈能停止發展?

若要避免「乾塘」,就必須想辦法開源節流。首先,在節流方面,一如其他企業,加速自動化是必由之路,例如廣泛應用無人駕駛技術,可以減少薪酬成本,更可提升競爭力。其次,在開源方面,發行一定年期的債券是值得考慮的,事實上政府亦以發債紓緩財赤。甚至將港鐵商場打包出售的可行性亦不能完全排除,當然事前要充分考慮在目前經濟環境欠佳的情況下,售價可能偏低的問題。
以「組合拳」解決財務問題

總而言之,港鐵財務狀況肯定不是外界所想的那麼理想,它所面對的挑戰是相當逼切的。眼前的任務是:既要配合未來龐大的投資需要,又要避免財政短缺。積穀防飢總勝於臨渴掘井,港鐵應該因時制宜,要以創新思維融資。而政府作為持股75%的大股東,其實也可考慮按照市場原則,適量出售股權,如此既可補貼庫房,也可用來支持港鐵。要解決港鐵的財務問題,可用「組合拳」,多措並舉,審慎理財,才能夠擁有可持續的未來。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