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勇向財爺獻策 倡拓高端醫療建產業鏈引資
2025-01-13 00:00面對龐大財政困局,本港急謀新發展路向開拓收入。袁國勇教授夥同多位知名學者以「科學家及普通市民」身份,向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建言獻策,談及本港正面對「開埠170年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倡應主動出擊利用本港醫療品牌優勢,集中發展高端醫療服務,做到「延壽」及「提高生活質素」以吸引高淨值客流;同時結合旅遊、保險及財富管理行業以產生「連鎖效應」增加稅收。另政府要把握「最後機會」,投資有戰略需要的藥物及醫療器材產業,以免日後陷入持續財困或面臨國際封鎖時,會面對較沙士、新冠等疫情更「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困境。
冀連鎖效應增稅收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將在下月26日公布,袁國勇昨與龍振邦、陳福和、薛達、孔繁毅、金冬雁等知名學者,就《預算案》作出草擬建議。文中提及,袁等人在2018年已預測國際局勢轉變,將導致本港的土地銷售、房地產、金融貿易等面臨挑戰,且恐動搖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如今已「不幸言中」。且地緣政治升溫使本港經濟未恢復至疫前水平,形勢與「2018年剛好相反」,本港在過去6年中已有5年出現赤字,除非東西方領袖能達成共識,否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及經濟波動情況恐再持續10至20年。故建議政府與其韜光養晦,「不如主動出擊」,迅速發展具長遠回報項目,在變得「負債纍纍和影響信用評級前」轉型。
文章指出,香港醫療保健行業高度發達,服務質素在東亞地區享負盛名,應發展達「紀念史隆凱特琳癌症研究中心」級數的國際醫療中心,吸引高淨值客戶、區內知名人士、機構首席執行官等級人士來港治療。另本港應定位在「高端檢查」及「治理奇難雜症」,突出健康檢測及治療早期病變的醫療服務,以與東南亞區內的醫療旅遊作出區別。袁指,本港除深層體檢、壓力應對諮詢、綜合一站式生活方式調整、幹細胞治療和人工智能等尖端療法,亦可包括實證中醫藥針灸學、重建性醫學美容、提供只在內地及香港認證審批的生物製劑及標靶藥等。同時,本港也可配合「盛事」,如借助大型運動賽事、世界級音樂會帶來的高端客流,並與保險、財富管理行業產生連鎖反應,提升本地整體醫療水平之餘,亦可增加稅收,並將盈利撥歸醫管局服務,做到「以戰養戰」,長遠減輕政府負擔。為此,政府在高等教育、人才培訓和科研投資上的預算不宜削減,反而應作長期投資,考慮撥款及預留土地以支持其發展。
袁國勇補充,創科投資至少要10至20年才能開始見效,而製造檢測試劑、抗生素、抗病毒藥物、疫苗的廠房因平日利潤較低,一般投資者未必感興趣,必須靠政府才能踏出第一步。惟一旦到了危急關頭,各地政府均會爭相購買相關戰略物資,提醒政府現在若不把握最後機會,日後面對持續經濟不景、或受海外封鎖時,可能「再也負擔不起這類設備」。他又形容,地緣政治不穩對經濟、人口驟降和人才流失等影響深遠,猶如「傳染病之破壞力」,較本港曾面對的鼠疫、禽流感、沙士及新冠疫情挑戰更嚴峻,告誡政府若現時不作準備,未來再遇大型自然災害時,後果將「不堪設想」。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