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欄】小屏年代

2020-05-29 16:10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電視台資料搜集和撰稿。那個年代,人人都看電視,回家第一時間打開電視機,朝早學生在學校看教育電視,下午媽媽看婦女節目,孩子放學後看卡通片,一家人吃晚飯時看劇集,飯後一起看娛樂節目,睡前看新聞報道,幾乎家家都是這個模式,那時正是電視的黃金年代。而人們家中的電視機尺碼由十四吋變成二十一吋,再變到五十吋以上,愈買愈大,愈大愈薄,儼如家境富庶的象徵。

後來電腦面世,分了一批家人坐到屏幕前上網打機和工作;智能電話出現,又分去一批家人去篤手機。眼前聚焦的發光屏幕,由幾十吋回落到幾厘米,尺寸愈來愈小,為甚麼吸引力愈來愈大?身為用家都會明白,電視是單向媒體,只能看和聽(不計可以上網的電視機);電腦和手機則是雙向和多功能,看完一段片,我們可以回應、分享、畀like,又可以開多個視窗出來同時看片、傾偈,甚至工作。

電視通常會幾個人一起看同一個畫面,電腦則基本是一人一台個體使用,手機更可流動到房間廁所里靜靜埋頭獨對。當然,最關鍵的是器材背後的互聯網,它讓人接通世界,可說是無遠弗屆,魅力無窮,並非只能接收大氣電波的電視機可比。

爺爺嫲嫲輩生活在無屏或是大屏年代,爸爸媽媽則是由大屏過渡到小屏年代,而我們的孩子這一代,差不多完全生活在小屏年代。從這幾十年間媒體和器材的進化過程,亦可看到家庭關係和親子溝通的變化:大家庭變成了小家庭,吃飯若非在外,便是各自拿着手機邊吃邊看,飯後各自在自己的屏幕里活動,家人之間溝通方便了,卻也疏離了。

悲哀嗎?不,變化是大自然的必經過程,父母也在變化之中,只要了解孩子現時的生活、學習、娛樂、習慣跟我們成長的年代截然不同,順應變化,順勢而行,自可想到對策。

笨泥爸爸
作者為資深兒童傳媒人,《親子王》前主編,分享如何做個快樂孩子的快樂父親。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5月29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