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欄】從四個象限看本港價值教育

2020-09-29 16:24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專責小組剛提交課程檢討報告,當中提出優先推行價值觀教育。學校現行以堅毅、關愛、誠信、尊重他人、責任感、承擔精神、國民身分認同七個價值觀為學習重點,加上校本的宗旨理念和坊間多元的正向教育、生命教育、品德或品格教育等。價值教育可說是五花八門,正向教育及生命教育是當下潮流。

筆者早前研究指出,基礎教育ASK(態度、能力和知識)割離,走向碎片化;國際社會倡議評估促進二十一世紀素養學習,以成效為本評估,推動學與教及目標作無縫銜接,本地實踐焦點於易於評估的明辨性思維能力學習,價值教育備受忽視。當前國際社會均倡議新一代要擁有適切的核心素養,以面對VUCA變幻年代。然而,筆者察覺本港跟隨國際發達地區,以類近的價值內容與思維方法學習,產生類近的結果。

筆者就着本港處身於兩個文化與核心價值截然不同,中美兩大系統角力,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一國兩制」情境,建議先從自我、他人、系統和後設思維(Self, Other, System, Meta)四個象限分析價值教育,探討未來當學甚麼、為誰而學和如何學。過去十年,七個價值元素分散於各領域學習:堅毅屬個人素質育養;關愛、誠信、尊重他人、責任感、承擔精神傾向從個體與他人交往中學習;國民身分認同則從系統象限看價值,多從學科與內地交流過程中培養。通識科多以社會時事議題作學習,媒體涉足其中,個人象限引入自由與人權;他人象限引入公義;系統引入民主等價值追求,國民身分認同漸被排拒。現存基礎教育欠缺後設宏觀、鳥瞰抽離的價值元素,七大價值焦點於從他人象限,無意識與鬆散地運作。

價值教育為誰而學並不明確。香港回歸以來,作為國家賦權及高度開放的「一國兩制」獨特小系統,治港人才當有別於任何地域。可惜主流價值教育趨向為國際育才,欠缺刻意推行切合於本港社會發展需要的公民與人才育養。作為大國競爭之中介小系統,我們急需跨越系統,鳥瞰大局,從歷史文化尋根,培養能客觀抽離及彈性變通,追求安全、健康、幸福與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視野與胸襟。

梁麗嬋
作者為學友社理事會理事及資深教育工作者,專注學與教成效及課程設計等研究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9月29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