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欄】談陶藝

2020-09-10 11:24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又到九月開課的日子,想起當年中一新丁的我,最感新奇的就是上陶藝課。陶藝教育在香港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興起,大概有十多所中學開設,並同時列入香港中學會考科目,而我正是考生之一。

自己當上中學美術老師後,在對陶藝的情意結下,總想讓學生最少體驗一次陶藝創作。摸着泥的感覺是很奇妙的,用手搓泥,感受質感,若泥搓乾了,便要加一點水再搓。手藝好的,可徒手按揑,或以工具挖空,運用泥漿,以圍條法或泥板法來塑造作品。再高一層次的,則可運用拉坯機,把泥團放在轉盆上,把持好重心,隨着轉盆拉出瓶、碟、碗、樽和杯,甚至連茶壺也可拉出。作品要待乾透,然後素燒、上釉,再釉燒;師生共同經歷作品誕生過程。作品或會因結構造型、溫度窰變等問題而破裂,未必有預期中的理想效果,甚至令人失望,但似乎大家都樂於「冒險」,繼續陶藝創作。

陶藝科能在學校推行,校長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翻開我校校長班佐時牧師的創校回憶錄,其中一節就談到她要為陶藝室找最好的窰。另一令我難忘的是許俊炎校長,他在每一年的畢業禮上,都會以學生的陶藝作品作為致送嘉賓的紀念品。以視陶藝科為校本特色的學校實在不多,偶有聽聞某小學提供陶藝學習,追問之下,原來亦和校長喜歡陶藝有關,所以在設計課程時便考慮到陶藝,並在財政撥款上留有預算。當前各校都在以「STEM」為目標,仍能爭取陶藝作為科目實在難能可貴。

今天提陶藝,最廣為人知的相信是電影《人鬼情未了》的其中一幕:一對愛侶,滿手是泥,在拉坯機前,伴着浪漫的《Unchained Melody》,彷彿這便是陶藝。對陶藝的聯想或許應放回古文物上,在中國便可從新石器時代說起;每一件陶器都有故事,而且充滿智慧。這也讓我想起名字叫樂陶或愛陶的學生和朋友。談陶說藝,與舊生見面,他們說起那件在校創作的陶藝小品還在家,我則不禁回應:可我小時候做的陶藝全都在家呢!

梁志芬
作者為香港美術教育協會前會長及現任增補委員、資深視覺藝術科科主任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9月10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