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食療】小兒保健
2021-04-08 18:02
小兒科主要針對由剛出生至十二歲的兒童。小兒因為臟腑嬌嫩,形氣未定,還有隨着發育,心理變化頗大的特點(俗話說:細路哥脾氣)。因此,要小兒健康成長,既要針對生理,也要照顧心理特點。基於這等原因,小兒發育期間,飲食和環境都要適時調整。如新生兒期,關鍵除注意冷暖,還要合理餵養,預防感染及注重睡眠。而嬰兒期是一生發育最快的階段,除了注意合理餵養外,還要按時接種各類預防疫苗,讓身體有足夠的抵抗力。這段時間身體一旦因病受挫,會明顯影響到小兒成長。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臟腑嬌嫩的小兒,腸胃未健,形氣未定。所謂「脾常不足」,飲食不能自節,稍有不慎,即易損傷腸胃,導致腸胃功能失調,防礙營養吸收、廢物排泄,進而影響生長發育。因此,精心護理和合理餵養乃關鍵。
一般來說,小兒飲食應從流質,半流質到固體飲食,而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物。至於牛奶、羊奶亦是不錯的選擇。然而,奶糕、豆漿甚至淮山米糊都不應是首選。隨着發育,應要注意食物的多樣化和配搭,要提高優質蛋白比例,魚和蛋是首選,次為肉類及豆類。中醫認為「腎氣」對生長發育極為重要,與牙齒、骨骼、腦髓有關,因此必須注意「補腎」。「腎為先天之本,受之於父母,脾為後天之本」。小兒若先天不足,必有不同程度的先天不足症狀,這就必須後天調理補充,以健脾補腎為主。
小兒時期不論身體生理與疾病反應都與成年人明顯不同,而且年齡越小,差別越大,掌握小兒病理和生理特點,對防治小兒疾病有重大意義。
病理方面:
小兒適應性差,抵抗力弱。因此,發病容易,變化迅速,尤其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疾病多見,比成年人更易患上傳染病。 因為「稚陽」(純陽)之體,一切都在小兒發育之中。因此「陽常有餘,而陰常不足」。陽有餘體現在常見熱症火症,而同時常有口乾尿少,即陰分不足。 「肝旺脾弱」即肝常有餘,脾常不足。肝旺使小兒易受驚嚇,易發驚厥和抽風。脾弱,使小兒易傷飲,出現腸胃症狀。小兒生機活躍,再生力強,患病之後只要護理恰當,則較成年人容易康復,轉危為安的機會較大。食療湯品推介:
雪耳川貝潤肺湯
材料:雪耳30克、川貝9克、北杏10g、蜜棗2粒
功效:滋陰潤肺,潤腸通便
做法:將所有材料洗淨,加入約1000毫升清水,先以大火煲滾,然後轉文火煲約1小時
冬蟲夏草燉水鴨
材料:冬蟲夏草10克 、水鴨1隻、紅棗6粒、鹽適量
功效:養肺陰,清虛熱
適用:支氣管敏感,經常感冒,身體瘦弱,營養不良者
做法:將所有材料洗淨,加入約700毫升清水,燉煮3至4小時
溫淼祥
作者為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臨床中心及中藥房高級中醫師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