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戰文憑試】通識日常‧生活素質(一)

2021-04-12 11:08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文憑試通識教育科將於四月二十六日開考,面對浩瀚的通識議題,難免需要透過預測試題來縮窄溫習範圍,筆者並不是鼓勵同學「TIP題」,而是建議學生可因應歷屆試題出題趨勢和模式,聚焦溫習一些較容易應用到的知識、概念、理論和事例。

思考議題主軸

「生活素質」可謂整個通識教育科的核心概念,除了物質和非物質層面的理解,亦可從政治、經濟、社會、教育、衞生、文化、環境、康體等範疇拆解生活素質的不同面向。從歷屆試題可見,無論直接抑或間接相關,總會在試題中找到與生活素質的扣題,淺層的應用是直接開展生活素質的不同面向作為論點;深層的應用是分析政策如何促進或降低港人的生活素質,甚至不同面向之間的比較。故此,倘若考生在決定議題的溫習優次,可以先選擇溫習與生活素質不同面向相關的議題為先,並且刻意選擇特別扣連個別向度的議題。以下將會以此原則,為考生揭示一些值得優先溫習的議題。

政治向度:區議會選舉、法治爭議

縱然考評局並沒有明言議題不會重複,不過從歷屆試題可見,重複機率的確較小,所以不妨以排除法的方式選擇溫習議題。就課程範圍內的「香港政制」和「政治參與」,行政長官選舉和立法會選舉均已經在歷屆試題中出現,餘下的區議會選舉相對較有機會成為考題,再加上二○一九年剛舉行區議會選舉,考生值得稍為了解其中的運作。

關於區議會選舉,重點並不在於選舉結果,反而較大機會考問有哪些因素影響區議會選舉的投票率、區議會參選人和當選人的特徵是甚麼、區議會的運作如何影響香港人生活素質,其中特別需要留意是區議會的民意基礎和民意授權程度,以及區議會的職權和局限,尤其近年的社區工程和相關撥款等。

另一方面,除了區議會選舉之外,法治和司法制度的爭議亦鮮有在考卷中出現,除了較複雜的司法覆核和釋法爭議之外,相對簡單的法援申請趨勢和局限都有機會考問。當然,不少師生揣測社會氛圍下,政治相關議題未必會出現,可是,關鍵不在於考生對議題的深度認識,而是考生透過議題更掌握相關知識和概念的認知,就算不出現所謂的「政治題」,討論到香港房屋、醫療、教育政策,部分政治相關概念都有機會可以應用在答卷。

經濟向度:基建發展、第三核心商業區、新興產業

經濟向度議題的基礎是考生對於香港經濟發展模式的掌握,例如了解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原則、香港四大經濟支柱是甚麼等等。考慮到香港屬於知識型和外向型經濟,所以基礎建設一直以來都是香港經濟發展的命脈之一,歷屆試題涉及機場第三條跑道的爭議,而廣深港高鐵、沙中綫、明日大嶼均未曾設題考問,考生可以了解不同基建的規模,以及最重要是認識當中的爭議點。

例如沙中綫涉及文物保育、居住環境和經濟效益之間的爭議;明日大嶼就更加涉及不同持份者和價值取態的爭議,其中不少學生只聚焦於房屋供應和生態影響,忽略明日大嶼是政府發展第三個核心商業區的樞紐(從中又要再了解第一和第二個核心商業區是甚麼)。

除了香港現時的四大經濟支柱和基礎建設議題之外,考生亦可留意新興產業的討論,畢竟以往曾問及創新科技產業的題目,所以例如中醫藥業發展、電子競技行業發展、環保產業、生態旅遊等,無獨有偶,以上產業都涉及香港政府的政策支持、行業面對的困境、全球化的競爭、青年的生涯規劃等討論,考生未必需要逐一深入認識,反而應該宏觀地思考香港在發展新興產業所面對的瓶頸和出路。(六之一)

羅恒威
港澳信義會慕德中學通識教育科老師、香港通識教育會副會長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187235123.xyz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